文 /原点清扬 图片 /网络

仲夏之夜,凉风习习,我拉着儿子的手在小区里散步。儿子快十一岁了,这样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光还有多久?想到这里,我握紧了儿子软绵绵的小手。儿子有点话唠,天文地理、历史典故、学校里的八卦新闻说个不停。他突然话锋一转:妈妈,你看我爸爸可笑不?”我一听来了精神,竖起耳朵等待下文。
昨天在路边看到工人冒着烈日干活,我爸爸就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干最辛苦的工作。你说我爸好笑不?他天天给我讲大道理,也没见他努力学点东西,比如说他英语不好,怎么不见他和我一起学学英语呢?让我读名著,他怎么不读呢?”
听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屁孩了。
我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每个人都有特长,比如说,爸爸工作也很努力,他爱好摄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摄影以及照片后期制作。你小时候妈妈晚上加班时,爸爸总是先陪你读书,等你入睡,然后自己上网课呢!”
儿子瞪大眼睛半信半疑,我揽着他的肩膀继续说道:爸爸给你拍的照片就是很好的证明哦!”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说:与其总是听爸爸讲那些大道理,我还是喜欢和妈妈一起努力做好一件事情。”我用力揽了揽儿子稚嫩的肩膀,算是对他的想法的肯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讲道理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我们作为家长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时,常常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劳心劳力,总以为论据充分会让孩子信服,但是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那为什么我们反复说但是收效甚微呢?原因究竟在哪里?
追根溯源,我们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影响着他的成长,而我们家长讲道理往往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强加给孩子的。我们家长苦口婆心、劳心劳力却恰恰忽略掉了这一点。
意大利作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在她的名著《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说到: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因此,我们家长需要带着孩子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这种体验和感受所产生的力量要比单纯讲道理强大得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看见了,体验了,感受了,理解了,最终才能真正内化成自身的认识,从而帮助孩子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