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分娩丨妈妈,为了能早点见到你,我也在努力着呢

妈妈,我也在努力地想见到你


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妈妈们在产检时候通过影像就能看到腹中胎儿们的活动轨迹。他们从开始的舒展身体渐渐为适应子宫大小和方便分娩缩成弯弯的虾子形状,简直神奇极了。胎儿怎么就知道在子宫里要缩手缩脚?分娩时他们的身体又会为生产做什么样的配合呢?看了这些才知道宝宝真的很爱自己的妈妈呢?

分娩丨妈妈,为了能早点见到你,我也在努力着呢

【保持健康身体,为出生而准备】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过着十个月舒适的生活”。这段时间,他偶尔踢踢腿、偶尔喝点儿水、偶尔打个嗝……无聊的时候就会留意妈妈说话的声音,真是开心又惬意。

可是他不断地成长,妈妈的小房子”就变得越来越窄,这时,宝宝除了吮吸一下手指,已经很难再做其他大幅度的运动了。

当妈妈的子宫开始时不时的紧缩,会让宝宝有种压迫感;而妈妈也开始感受到全身疼痛、拉伸的疼痛、压迫性的疼痛,这时候妈妈的确很疼,但是对于妈妈的疼痛,宝宝却能感同身受。

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肚子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拽和揉搓,宝宝能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迫使他的头被紧紧地牵引着往外走,但通往光明的路却变得越来越狭窄!所以宝宝见妈妈前也是拼尽全力的。

【强忍剧痛,只为与您相见】

准备分娩的妈妈开始有规律的阵痛,这种痛不欲生的力量会令到子宫口慢慢张开10厘米左右,让宝宝有足够的空间出来见妈妈。

为了可以达到这个距离,子宫的肌肉组织要把宫颈拽高。这样子宫上半部分会产生一层厚厚的肌肉层,才能协助妈妈把宝宝继续往下推。

当产痛刚开始时,宝宝就马上会兴奋起来:

他会试图把胳膊和腿伸得很高,但接着他不仅要忍受巨大的压力,还要放弃大量的氧气,才能让助产士在产痛发生时可能导致胎盘的血液运输不畅,通过检查心律而清楚地去了解宝宝当时的身体状况。

这个时候宝宝的小脑袋已经伴随着产痛的力量慢慢往下滑动,下面的盆骨也已经为他打开了一个通道。为了能够滑到那里,宝宝必须和妈妈齐心协力:其中包括绕开凸出在骨盆中的坐骨。

首先,宝宝开始了自己的百般尝试:

先把自己的小脑袋当成小钻头,想顶开阻力;后来又把自己的头弯向胸部,试图把身体缩得很小,这样似乎还行得通。

一阵又一阵的剧痛收缩,让宝宝明白他要换一个新的环境才不会那么难受。于是强忍着不适,不断地尝试让自己的身体转变不同的姿态。

宝宝不断地让自己的小脑袋钻”着,利用点头,摇头、弯腰,费力地调整自己身体。如果脸朝下,他就会用头盖骨继续来努力!也就是说,妈妈有多痛,他就会有多疼!

【感受光明,厚积薄发】

当疼痛变得没有规律,强度和长度都变幻莫测,在一个高潮之后又停歇下来时,这个阶段的疼痛可以有若干个高潮,恢复式的间歇也变得越来越短。在过渡期结尾,子宫口完全张开,宝宝的头已经探在骨盆处卡”着了。

很快人类孕育的一个奇迹出现了:

宝宝凭借着自己的本能,不断地忍着剧痛将自己从骨盆拼命地往外挤,而妈妈这时则用尽全力把宝宝往下送。

这一刻,宝宝一定真切地感受到了妈妈的努力。所以即便是一遍又一遍的滑回去,但他依旧义无反顾的往前冲。

终于,阻力在母子连心的爱中,变得微弱了起来,最后宝宝探出了脑袋;然后,他继续借着妈妈的余力,灵活地转动自己的身体,终于从昏暗、温暖、狭窄而又熟悉的环境中滑了出来。

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疼痛以及自己的艰辛,以哭声来给彼此需求一些安慰。

【宝宝神奇的心理历程】

有资深助产经验的助产士说过:宝宝如果准备充分,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在跟妈妈一块儿使劲。如果他根本不配合,生产会变得更加艰难。”

在分娩过程中,宝宝大都会做出正确的动作:转转脑袋,弯弯身子,让自己更好地往骨盆方向下滑。这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又是一种与妈妈同甘共苦的经历。

如果宝宝不配合,尽管阵痛很剧烈,心跳也很好,但是就是不往前进,这会让生产的时间延长,加剧妈妈的疼痛。

有研究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反应迟缓的孩子,常常在产后也更内向,甚至心不在焉,好像他还没有准备好去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新生儿通常需要更多的安静、呵护和爱。

所以,不论在生产的过程中还是在宝宝诞生之后,作为妈妈要首先勇敢起来,传递给宝宝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母子能够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走过所有的疼痛和阻碍!这对宝宝的第一个人生经历非常重要,相信他一定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