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朗读有气无力,有口无心。奉上锦囊妙计,改变无效朗读的现状

与你分享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一起燃烧教育的小宇宙欢迎点击上方关注,订阅小宇宙聊教育

家长们都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于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认真的家长也会在家监督孩子读书。可是虽然琅琅书声扑面而来,那样响亮、那样动听。但是很多孩子读完还是一脸懵,似乎刚才大声朗读的不是自己。还有的孩子读着读着就声若蚊音,再到后来,就干脆听不见了。这样的朗读就是无效朗读。

孩子朗读有气无力,有口无心。奉上锦囊妙计,改变无效朗读的现状

想想也是,如果让我们每天也这样读半小时甚至更多,大人也会受不了,更何况孩子呢?所以,作为家长,快给孩子谱一首朗读变奏曲吧,让孩子读出新意,读出味道,读出效果。

一、变细目标

明确目标,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是高效朗读的重要前提。家长在朗读指导时,可以把今日朗读目标”写在一张纸上,提醒孩子今日朗读要读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如:初读课文时,朗读目标是一读,读准每个字;二读,读通课文;三读,了解课文大意”。又如一周背诵古诗词目标熟练背诵指定古诗词5首,外加自己选择的2首”。

孩子朝着这个明确的目标分秒必争地读,完成一个阶段目标后再朝新的目标努力,在完成一个个目标中享受一次次朗读的快乐。因为目标的细化,孩子朗读起来有方向,有动力。这目标既有长期的总口标,又有短期的阶段口标,(目标可以由家长定,也可以和孩子商定)这样的话,可以避免那种茫然无序,抓到什么读什么读了多少算多少的现象。

二、变化形式

孩子之所以不爱晨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想炒冷饭”不愿重复读课文,变出新的形式才能让孩子爱上朗读。

1、静悄悄地读”。

朗读形式一改传统的大声朗读习惯,让孩子对朗读有强烈的新鲜感。一般情况下,一周安排1—2天这样的静悄悄读”,主要内容是阅读课外喜欢的书籍,浏览近日报纸新闻等。但并不是一直静到底的,而是动静结合,口手并用的。比如:孩子朗读精彩片段,家长倾听;又如:边阅读边动笔,划一划、圈一圈、写一写、抄一抄,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关键字词、重要语段,进行简略有效的勾画笔录,无疑会加深阅读的印象和理解的深度。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朗读时,左手一本书,右手一支笔,面前一个本子,随时在书本上勾画,在本子上记写,这样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

2、闹哄哄地读”。

主题式

比如:动作配合读。根据朗读内容的特点,有时候让孩子站起来读一读,拍着手读一读,闭上眼读一读,转过身读一读,小小动作能带来一种新奇的朗读感受,增添一份浓浓的朗读乐趣。再来个大声小声读、表演读,孩子别提多喜欢了。

三、变新内容

内容巧安排。朗读形式的变化吸引着孩子,朗读内容的变化更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家长每周都可以精心制定本周朗读内容,融课内与课外,欣赏与记忆于一体,对朗读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如:周一:朗读哪几篇语文、默读哪几篇课文、浏览哪几篇课文;

周二:熟记生字卡片、趣味组词;

周三:欣赏课文经典片段并背诵;

周四:阅读课外书籍、指名学生交流心得;

周五:共享采蜜本。内容主题式。

主题式”内容整合也是受孩子欢迎的一个内容变化形式。通常一个单元的课文学完后,家长让孩子围绕单元主题搜集一系列的材料优化晨读内容。

观潮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山河”,孩子搜集了描写祖国河山的经典文章采摘了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和古诗词、还有很多的名家名篇等。在朗读时,这个山水主题”的晨读内容是:欣赏经典文章、朗读词语和古诗词、背诵本单元的《观潮》。

又如主题式”组诗:春之声”—背诵杜甫《春运》杜甫《清明二首》韩愈《晚春》苏轼《惠崇春江景二首》等。

晚春

相信在家长精心创设的新鲜氛围里,精心安排的精彩内容里,孩子会一直这么快乐地朗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