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在网上假扮妈妈的熊孩子火了,才上5年级的小俊,因为总是被爸爸批评,忍不住到网上找了一名教育专家诉苦,为了怕专家和小孩讲不清,小俊还特地假装自己是个妈妈,用妈妈的口吻和专家聊天,然后再将聊天截图发给爸爸妈妈。小孩这掏心掏肺的诉苦方式,让人忍俊不禁。

事实上,小孩网上找专家聊天这事背后体现出的问题是,父母家长不愿意倾听小孩子的真实意愿。小俊曾和报社记者说,爸爸总和自己反着来,明明最喜欢游泳,却偏偏给他报了足球,如果一言不合,爸爸就要操家伙。
在家长看来,小孩这是不听话,不能吃苦,在小孩看来,父母这是专断,这是在给自己下命令。其实,两方正陷入了"权力之争"的漩涡中,在这场漩涡中,父母有貌似天生的权力和地位,而小孩可能在挣扎中变叛逆。
一、父母为何容易在无形之中陷入"权力之争"?
所谓"权力之争",简单说来,就是"谁说了算"、"听谁的"。"权力之争"在社会工作中无处不在,在亲朋好友之中也相当常见,你还没发现的是,在你和孩子的相处之中,它也藏匿其中。
你的家庭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小孩放学回家后没有马上做作业,而是在一旁看电视,于是妈妈催促他赶紧做作业。爸爸让小孩子出门打球,而小孩子却并不愿意。小孩没有收拾房间里的玩具,于是训斥他,直到让他收拾完。这些都是家庭中容易发生的情况,可是却都是"权力之争"的外在表现。在这些事情中,很多家长认为他们只是在引导小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因为做作业本就应该第一时间完成,而不应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因为出门打球可以让小孩身心健康,因为房间应该收拾整洁。

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或许只是因为上课太累想先休息一下,过会就想做作业呢?孩子不想出门,只是想选择室内看课外书呢?我们期望小孩能听话,能按我们的要求做,因为认为这是为了小孩好,在无形之中,我们没有察觉到,我们正通过对自己行动的合理化,行使着对小孩的控制权。
而小孩子本身其实并不属于父母,小孩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要被尊重的需求。
"权力之争"的表面是要听我的,而实质上,只是双方需求的冲突。因为父母在这场家庭的"权力之争"中具有优势,所以小孩在不断的压迫下,可能出现反效果。
二、"权力之争"越多的家庭,小孩越叛逆一个家庭的"权力之争"越多,小孩就可能越叛逆,而叛逆的表现又是不同的。
1、 外在偏激叛逆

因为被控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小孩会出现逆反心理,习惯性地想要反抗,就像是得不到玩具而大哭大闹一样。因为未写完暑假作业被批评,重庆一小孩居然离家出走,暴走20公里。这种叛逆的现象,其实也是小孩另一种方式的诉求表达。
2、内在隐性逆反
就像前文中的这个小男孩,因为家长始终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后不得已假冒妈妈的身份在网上和教育专家诉苦,通过把聊天页面发给家长,来让家长妥协。这种逆反不会正面和家长冲突,但是小孩可能会用其他偏激的方式,让家长满足自己。
3、习得性压抑
在一次次的"权力之争"中,小孩被不断打压,迫于父母的权威,可能会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需求,看起来小孩变懂事、变乖了,但是长此以往,小孩可能学会了顺从权威,遇事没有主见,习惯性自卑。

美国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家庭中隐形的"权力之争"影响太大,不止体现在孩童时期,甚至会伴随小孩的一生。
三、如何察觉隐形的"权力之争",父母要反思三点那么,如何察觉隐形其中的"权力之争",如何区分什么是不良的"权力之争",什么是真正的循循善诱,父母要反思以下三点。
1、我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获得掌控感?
在对小孩管教的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是真的为了小孩好,只是习惯性地想让小孩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因为我们自然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或许,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来想,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可能?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对小孩也很好?从而分清作为家长的我们真正的意图。

2、小孩为什么反抗,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面对父母的要求,孩子时常做出反抗的举动,父母第一时间不应该是训斥,反而是倾听,通过倾听小孩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反思我们身上是否有"权力之争"的嫌疑,从而减少自己身上的权威压迫。
3、我的语气是沟通式的还是命令式的?
留意自己说话的语气,比如是否会用"必须"、"马上"等命令式的关键词,或者是训斥类的语气,这些用语塑造了一个有压迫性的家长形象,在权力之争中更为明显。我们对于孩子可能有合理的要求,只是欠缺一个合理的表达。
而为了避免亲子之间的交流变成权利之争,我们父母可以做出以下尝试来加以避免。
四、避免"权力之争",可以这样做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解决权力之争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放弃大人的专制、暴力,真心与孩子合作。避免"权力之争",并不是意味着要家长一味的妥协,而是要和孩子建立合作、沟通的平等关系。

霍思燕和儿子嗯哼的相处方式就一直饱受赞扬,在嗯哼哭闹的时候,作为妈妈的霍思燕总是静下心来,反问嗯哼的真实想法,两人的相处有如朋友,久而久之,嗯哼也学会了关心父母,学会了表达自己的喜好。
作家王朔曾说:"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使,是父母把他们教成了人。"这话不免有些心酸,孩子那些不好的地方,归根到底还是在父母的身上。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好好学习,成为优秀的人,那作为父母也应该好好学习,减少一些"权力之争",学会尊重孩子的需求,成为优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