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棋的不同阶段,家长工作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首先,也是最重要,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在鼓励和愉悦的状态中进行思考。也就是说,保持孩子做题时的兴趣非常重要。
在孩子习题训练环节的题目选择上,家长要与授课老师或教练积极沟通,掌握从易到难、逐步过渡的节奏。
入门阶段
例如在学棋的入门阶段,孩子表现出的特点是下棋兴趣浓厚,无论让他进行实战对局还是做题,他们都感觉比较新鲜,能够积极配合。这时,考虑到孩子的棋艺水平有限,家长可以把书中的题目如实摆在棋盘上,让孩子动手摆出结果。
简而言之,这个阶段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重点要放在培养做题的兴趣方面。这一阶段给孩子布置的题目不宜难度过高,最好找那种只需下一两步就有结果的题来做。
初级—中级阶段
当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棋艺水平处于从初级向中级发展的阶段时,孩子对棋的兴趣已经基本巩固。此时,孩子已经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可以独立完成做题过程。这一阶段,建议家长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把题摆在棋盘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并把答案写在棋书上或本子上。
由于这个阶段的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花费不少时间,但仍找不出思考要领的困惑。对于这种现象,家长不必着急或做出一些过度安抚孩子的举动,但对孩子在困难面前仍坚持思考寻求答案的表现,要及时予以积极肯定。
爬坡阶段
在孩子棋艺水平处于爬坡阶段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努力。当然,由于此阶段的孩子大多仍处于自控能力较弱的低龄时期,家长还需要做一些具体指导工作,例如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棋艺水平提高后
随着孩子棋艺水平的提高,他已经逐步完成了棋手习惯养成的过程,在思考方式和行为举动方面都能将这种能力表现出来,在完成老师课后作业方面也会表现得愈发独立,能够主动以棋手的标准要求自己。此时,孩子已经明白平时训练与自己棋艺水平提高之间的关系,因此即便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孩子也能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思考。
当孩子的棋艺训练达到这样的境界,家长的监督指导也就基本可有可无了,可以安心去做一些纯辅助的后勤工作了。
声明:文章来源自谢军《专注的孩子不简单》第三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