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感到“无聊”怎么办?无聊就对了!

不少爸爸妈妈认为,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不能让孩子感到无聊,孩子感到无聊就会感到被冷落”。

于是总想把孩子的每分每秒都安排满:课外班管够以外,不上课外班的时间,也要安排得丰富多彩:做手工、玩游戏、看动画片……

呼,一天下来,老母亲真的筋疲力尽。

其实,孩子真的需要分分秒秒都有满满当当的活动吗?有一些无聊”的时间,真的就是坏事吗?

发呆”也是一种专注?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停下来发呆什么都不干就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并非如此。

心理学家说,发呆是一种专注的无意识。

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对大脑来说,是很好的休息。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会突然不愿意思考,使自己停滞在一个安静的氛围里,忘记一切,整个空间都属于自己的。

因此,在发呆的时候,人是轻松、快乐的。另外,发呆能创造纯净的自我空间,安静的冥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

无聊”也有好处?

我们可以来看看,让孩子感到无聊”,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好处。

No.1孩子无聊的时候,更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

当家长把孩子的时间挤满,他就没有自我安排的时间。密集的、规律化的行为,会让孩子身心处于一种时刻紧绷的状态。

相反,当孩子有适当无聊时间可以消磨的时候,他就会想办法用事情填满这些时间,这时,他可能会主动思考,主动去创造一些东西。比如新的玩耍方式、新的小玩具等。所以,让孩子多点无聊时间,他或许就会去想象,去创造。

No.2打破无聊,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无所事事,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这鼓励了他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无聊”这个问题。

所以,无聊”会增强孩子的内驱力”, 当孩子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可支配的时间空前集中,内驱力会促使他们寻求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挖掘自身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像平常那样,按照爸爸妈妈的安排去进行活动。

No.3无聊让孩子走出去拓展社交圈

当孩子有闲暇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大一点的孩子就更容易走去小区、院子等熟悉的地方,主动找其他孩子们一起玩耍。

这样会帮助孩子锻炼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也能让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学会沟通协作。

孩子感到无聊时,这些方法挺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学习,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孩子探索。孩子感到无聊时,爸爸妈妈不一定马上给孩子安排好玩的活动”。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需要:

宝贝,你是希望爸爸妈妈陪你聊聊天呢,还是我们玩点游戏,还是你想一个人呆着?

要知道,有时候,孩子也不是很想跟你玩

然后,以下这些看似也很无聊”的小活动,其实只要孩子开始投入进去,就会慢慢从无聊”中找到更多好玩的花样了。重点是,这些小活动,不太需要大人陪着玩(老母亲是不是特!别!懂!)。

用海绵擦拭镜子(可以培养孩子专注力)

找到家里10件红色的东西(可以培养孩子专注力和方向识别能力)

帮爸爸妈妈擦皮鞋(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做家务的习惯)

丈量房间的面积,比如孩子总共要走几步才能从这一头到那一头(可以让孩子对面积、距离等抽象的概念有认知)

……

为了让孩子顺利投入这些无聊”的小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下机制。比如扔一下骰子,1-6代表不同的活动。

无聊,发呆,其实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学会善用这种无聊”,享受这种无聊”,也是一种孩子需要学习的课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