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生气打妈妈,妈妈不还手: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教会孩子爱自己

都说:"孩子是天使,是妈妈最爱的宝贝。"很多的孩子也都很黏妈妈,很爱妈妈。可是我在一个视频里,却看到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对着妈妈拳打脚踢,那一拳的力量绝不是小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打闹玩耍,而是真真的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充分的发泄了出来。妈妈被小男孩打的东倒西歪,但是依然没有还手。

孩子生气打妈妈,妈妈不还手: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教会孩子爱自己

对妈妈拳脚相加的孩子

而视频的拍摄者是谁?竟然能够袖手旁观还能把视频拍下了传到网上?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视频中的妈妈似乎对自己被打已经麻木了。而小男孩熟练的动作也能表明,这不过是他发泄的一种常用的方式。什么样的家庭才能以"动手打妈妈"作为孩子情绪发泄的方式?这是一个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

每个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认定,都来自于周围人的影响,对周围人的模仿。那个曾经在妈妈怀里温暖撒娇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对妈妈拳脚相加的小恶魔?孩子的变化其实是和成长环境分不开的。

首先、孩子打妈妈的行为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和一个冷漠暴力的爸爸。

暴力的家庭环境

当周围的人尤其是孩子的爸爸遇到问题,只会选择暴力解决的话,那么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进行模仿。而当妈妈对爸爸的这种暴力行为选择沉默和忍受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出手,根本不用大脑去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就像视频中的小男孩一样,那个拍摄视频者如此冷静,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制止,可见这对于他来说是很正常的,而他可能就是孩子的模仿者。

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觉得暴力可以解决问题,拳头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次、没有界限感的爱: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

因为妈妈爱孩子,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妈妈都会尽力去满足。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吃饱穿暖玩好了,而是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通常这些要求也会给妈妈很大的经济压力。

比如孩子看到同学玩一款游戏机,变吵着要妈妈也给自己买一台。妈妈不答应,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要求,甚至会把拳头打向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买?"

这种爱

没有界限感的妈妈和儿子

这就是妈妈从来没有给孩子划清界限,你就是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不管怎么样,你都不能向妈妈动手,这是最基本的。但是很多的妈妈都做不到这一点,以"他还是个孩子"为借口为孩子开脱。孩子没有对妈妈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样没有界限感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是没有分寸的。

再次、缺爱

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溺爱,而孩子缺少的爱是真正的能够温暖孩子内心的爱。

内心缺爱的孩子,因为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受到来自别人的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不知道被爱的感觉,不知道如何的表达爱。家长对孩子的满足,只能让孩子感受到一时的快乐。孩子的内心其实是渴望被理解、被关心、被在乎的。这种爱是一种可以滋润孩子心田的。但是很多的家长觉得爱就是给予一切,爱就是满足。导致了孩子内心缺乏真正的爱。而缺爱的孩子心理会变得敏感、偏激、易怒。

家庭环境

不被理解的孩子

孩子的暴力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孩子从小暴力的话,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以及以后的人生走向。

因为暴力本身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采用暴力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容易使孩子性情急躁、冲动不计后果,最终也会一事无成。而大家也都不愿意和有暴力倾向的人交往、做朋友等。因为不知道哪一件事或者哪一句话就惹到了他,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界限感

暴力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避免孩子的行为变得暴力,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1、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能够在家里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尊重的、真诚的爱。爸爸尊重妈妈,爱护妈妈,守护这个家,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从中看到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让孩子明白自己该怎么样去做才是对的。

这种爱

充满爱的环境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胜过十个好老师。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启蒙人,是父母带领孩子来认识这个世界,教会孩子辨别善恶真伪。

当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乖巧写作业的孩子的时候,由衷的对妈妈说一声:"谢谢"的时候,不仅体现了爸爸对妈妈劳动付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对妈妈的尊重和爱。而孩子也会向爸爸一样学会尊重妈妈,尊重妈妈的劳动和付出。

2、 给孩子强调界限感:

妈妈是长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尊重妈妈,坚决不能向妈妈动手,这是最基本的准则。作为家长,尤其是妈妈,要和孩子建立界限感。

什么是界限感呢?界限感指的是在人际关系中,懂得自己与他人或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能够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种爱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界限感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妈妈是值得孩子尊重的,需要孩子用心去爱的;而妈妈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尤其是动手打人"一次也不行"。父母和孩子之间永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够给孩子相对的自由和民主。

这样孩子才会懂得去尊重别人,才会知道有些事是有底线和界限的,不能随心所欲。

3、 教孩子正确的表达愤怒

当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其实是需要把内心的愤怒发泄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方式,孩子只能照样学样的用暴力来发泄。

所以在平时,我们父母要多给孩子引导,让孩子通过正常的途径把自己的愤怒表达出来。

①大声喊出来

界限感

这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发泄愤怒的方式,因为我们在遇到事情,内心激动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就会不由自主的提高,这是我们的一种本能表现。所以,当孩子遇到事情,内心很愤怒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大喊大叫,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喊叫说出来"我不想这样""我不喜欢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当孩子把这些话通过喊叫的方式发泄出来之后,心里就会变得平静了。

②做剧烈运动发泄

家庭环境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发泄方式,运动能够治愈一切的心灵疾病,因为通过运动,我们的身体紧张,心灵放松,大脑也在休息中,身体不断的燃烧脂肪,消耗热量,在这个过程中,愤怒的情绪通过热量的消耗发泄了出来。运动过后,精疲力尽,内心的愤怒也随之消失了。

③哭

这种爱

愤怒的情绪不能压抑在心里,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排解出来。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常用的一种发泄方式。孩子通过哭,大声的哭,让眼泪尽情的流,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发泄出来。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家长不要阻止,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找到一个自己心情的平衡点。

愤怒的情绪只有通过正常正确的方式发泄出来,孩子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全感。

4、 爱才是最好的礼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如何正确的表达爱,才是让孩子快乐的前提,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

我们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春天带孩子去看小草发芽、蝴蝶飞舞,感受生命的力量;夏天带孩子欣赏荷花、玩水嬉戏,体验生活的乐趣;秋天带孩子摘苹果、掰玉米,体验丰收的喜悦;冬天和孩子打雪仗、堆雪人,享受童年的欢乐。

尊重妈妈

每一天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亲吻、一个赞赏、、、、、、

每天一点点,爱就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发芽、成长、、、、、、

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爱自己、爱家人、爱这个世界。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孩子。

【感谢阅文,我是小风车妈咪,阳光宝妈一枚,有一个9岁的儿子。坚信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曾混迹于职场,现在一手带娃,一手写作,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带娃路上的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聊聊育儿路上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