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犯错需要批评吗?父母善用“三明治”批评法,孩子更容易接受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大人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批评和措施,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可是怎么样批评孩子也是有一些技巧的。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批评孩子,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呢?这是很多大人需要去学习的地方。

亮亮今年十岁了,亮亮的爸爸是个暴脾气的人,他对亮亮的教育方式是非打即骂。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因为亮亮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话,亮亮的爸爸一怒之下就当着其他孩子和家长的面给了亮亮两个耳光。这让亮亮觉得很没面子、难以接受,当时就开始放声大哭。

批评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亮亮的爸爸却用了最不可取的一种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丢失面子,也容易刺激孩子的自尊心。面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我们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批评并加以改正。因此家长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犯错需要批评吗?父母善用三明治”批评法,孩子更容易接受

一、什么是三明治”批评法?

美国前总统提出了一种肥皂水效应:这种效应是批评者将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把批评夹杂在表扬的中间,使得批评者将批评用更加巧妙的表达出来,也让被批评者更容易接受。这也就是三明治批评法。

一个孩子,被父母突然一顿批评,和父母用先表扬再批评的再表扬的方式批评,哪一种更能接受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呢?我想不管是孩子还是一个成人,大家都更希望得到第二种批评方式吧。

当孩子因为贪玩,考试只得到了七十分的时候,如果父母想要批评孩子,第一步要先表扬,表扬孩子在这次考试卷面整洁度很高,卷子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第二步就可以开始对孩子的成绩进行批评”,成绩不够高是因为平时不努力学习造成的;第三步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支持,孩子你这么聪明,如果稍微认真学一下就能够考一个很好的成绩。

孩子听到自己得到了大人的肯定,也更容易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去实现父母说的我很聪明,如果认真学肯定能学好”的话。

三明治”批评方法讲究的是谈话技巧和沟通方式,这是父母都该去学习的。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绩单上来就对着孩子一顿暴打,那之后孩子肯定不会去努力学习。反而是使用了这种方法,更能得到家长期盼看到的结果。

二、为什么孩子更容易接受夹在表扬中的批评

■ 强化了表扬,弱化了批评。

这种批评夹在一前一后的表扬中,让孩子感觉到,在谈话中父母更多的是表扬自己,而只是稍微带着批评了一点自己犯的错。并不是像以往一样看到自己犯错就把自己狠狠批评一番。这种方式强化了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而同时对孩子的批评也被弱化了。

批评法

■ 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和直接批评相比起来,这种方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保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和自尊心。没有谁天生就愿意被人批评的,被批评都会觉得没面子,但如果能以保护孩子自尊心为前提再去批评,那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

■ 这种方式更加委婉。

家长只知道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及时纠正,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习惯了直来直去的家长,只知道批评孩子,却不懂得转换批评的模式。这种批评方式更加婉转,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学会如果使用三明治批评方法”。

三明治”批评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批评方法。这个批评方法有步骤有节奏,但如果父母不能够适当的使用,也是不能够起到理想的效果的。

三字经

三、父母怎样对孩子使用三明治”批评法

第一步,认可与表扬。

首先要对孩子以往的成就和成绩提出认可与表扬。以此为开头,能够拉进批评者父母与被批评者孩子之间的心里距离,营造一个较为轻松融洽的谈话氛围。这也能让孩子得到肯定的同时能放下心里对父母的戒备感。这样在后面父母提出批评的时候,孩子就不会以特别抗拒的情绪去面对。

第二步,提出批评。

当孩子被肯定以后,父母可以提出对孩子的批评。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技巧。都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如果我们有更委婉的方式去批评孩子,为什么还要使用伤人的语言批评孩子呢?我想用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方式去批评孩子,孩子也一定比较愿意去改正吧。

批评法

第三步,再次鼓励支持。

这一步是三明治”批评法里最关键的一步。谈话最后用什么方式结束,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如果我们最后一步采用再次鼓励支持的方式,让孩子认为批评并没有造成父母对自己的不认可,反而父母的鼓励让孩子能加有信心去改正犯的错误。也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批评是带有善意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而不是充满敌意。

三明治”批评法,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我想聪明的父母都知道去用这个方式和孩子沟通问题,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当孩子出现问题用非打即骂来处理。作为父母能够使用小技巧去批评孩子,也是一种智慧的提现。那么,你会使用三明治”批评法了吗?

方式

今日话题:

当孩子犯错了,你都是怎么批评的呢?你知道肥皂水效应吗?你会用三明治”批评法去和孩子沟通吗?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你和我们沟通交流。

————————————

教您最有效的育儿方法,让您不再因儿童成长问题而烦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