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睡觉,大灰狼会来吃你的;
吃饭前不洗手,以后肚子里会长满小虫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这次就算了,下次再给你买...
这样的话语,相信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的说过一些,目的都是为了骗孩子暂时听话。
但是,这种欺骗式的育儿方式,真的适合孩子吗?
01
那些被骗大的孩子,
后来怎么样了
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
新疆哈密市的一位妈妈,觉得孩子吃棉花糖吃的有点多,便骗孩子说棉花糖需要洗洗才能吃。
女儿很听话,乖乖地把棉花糖拿去洗。
结果可想而知,棉花糖当然是洗着洗着”就没了。
虽然这条新闻看上去有点好笑,但是其中一条网友的评论却让人引发深思。
就算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是这种欺骗式育儿并不可取。
慢慢被融化掉的,不只是棉花糖,还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家长欺骗孩子,无非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不知如何回答孩子,其二是想让孩子短暂的满足”。
在这样的谎言下长大的孩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知道的少之又少,另一种是不再轻易信任他人。
02
欺骗孩子的坏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关于孩子不满父母行为的调查中发现,父母失信”这项有42.2%的孩子投了票。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孩子都很讨厌父母的欺骗。
欺骗孩子,除了会让孩子自身变得敏感脆弱,还会让他们对父母不再信任。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很简单,他们想要的并不一定是一个奖品,而是背后藏着的父母的爱意与肯定。
对于孩子而言,爽约不仅是信任的瓦解,更是他们模仿的来源。
诚信是人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更是亲子之间维持关系的纽带。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诚信的人,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欺骗孩子。
03
实话,才能更有力的保护孩子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最好听的话不是甜言蜜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话。”
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做一个愿意跟他们说真话的朋友,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体味人生。
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宝拉给珍珠要零食,珍珠说那是圣诞老人给的,不愿意给宝拉。
心直口快的宝拉直接就告诉珍珠:这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这是妈妈给你的。”
第二年的时候,珍珠虽然知道了没有圣诞老人,但依然得到了整个胡同的爱和哥哥买的冰淇淋,实话丝毫没有影响珍珠的幸福感。
尽管实话有些残忍,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但是这才能够有助于他们长大,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