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用更直白的表达让你们了解。
我先用图解的方式解答他们之间思维模式的不同。(这是特教老师自己教具现拍的,很简陋请见谅)
图解一:如果给普通儿童看的话,可能会觉得蘑菇点点和兔子正在一起玩积木。蘑菇和兔子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兔子和蘑菇是人物,积木是一个玩具或者纽带。
(由于特征的不同,比如拟人化的特征,兔子蘑菇和积木并不是一个类别或者等级的存在)

如果是同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注:此处是指程度较好的自闭症儿童,智力正常,语言正常,自制力较为落后)
看上面这幅图的话,他眼前的画面大概是下图这样:
兔子(有蝴蝶结) 积木(黑绿白黄 红色*4) 蘑菇点点(略脏)
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优先识别个体(兔子 蘑菇 积木),积木也是个体而且是和蘑菇以及兔子是同级别的平行关系,而属于这个个体的属性(如颜色 形状 大小等)则依附在个体之上。

图解二:

这是我们特教常用一套类型卡片叫做:三张排序
在老师都没有给任何提示的前提下:
普通儿童:小姐姐先挤牙膏再刷牙最后擦嘴,类似是得到这个解读。他们大概能分辨出这是同一个人按照某种规律,或者是顺序或者是时间在做事,或者说有想要了解其规律的想法。思考或者经过提示之后得到类似结论。
自闭症儿童:A在挤牙膏 B在刷牙 C在擦嘴。在他们看来,这是穿同样衣服长相类似的三个人,没有时间概念以及时间的关联。
图解三:

这是用来客观表达外界主动交流呈现静音状态的图片
普通儿童:在对于外界声音感知的程度,在于外界主动的语言交流,例如呼唤喊,下达指令他,正常孩子都会表现正常响应。
自闭症儿童:外界人和他们相处时主动的语言交流,对他们说大约就是处于这样一个音量等级,同时也处于非优先非紧急级别,无论这句话他们是否理解。
差别四:纸面理解
什么叫做纸面理解,顾名思义就是片面单方面的理解
此种情况一般要到年龄稍大(10岁+)能力稍高的情况下会出现。
深层次的了解纸面就是指自闭症孩子不能把语言和表情情境等综合因素考虑进去。
比如用怪罪的语气:你有没有搞错啊。正常孩子:我哪里做错了吗?表现出不安或者疑问。
而自闭症患者的回答很可能就是平静的回答:没有搞错呀!只会去回应你的问提,你的表情和问句不会有任何关联。
前面我们有标注什么叫做程度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先前也有发过一篇<星星孩子的八种类型,五种结局>现在我分成三部分来讲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1.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普通儿童的区别:打个比方,就好比IOS MIUI等完善改良过的成熟系统和原生安卓的区别。高功能是原生安卓,他们和普通儿童之间并没有发育能力上的落差,但是却缺少了很多功能,需要人为的把这些功能一步步的教会,好比给这个手机安装上所需要的APP。这些孩子能力值并不低,一般只需要干预得当便可以上到普通小学,和普通儿童一同学习生活并且有一定社交,只是深入交往会发现他们有些许不同,他们融入这个社会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改变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无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或者在同学中看到的听到的,基本就是这一类孩子。
但是这样的孩子仅仅只占自闭症儿童的10%-15%,没错就是这么少。他们已经在大众当中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了,我并不想打破大家对星儿的幻想,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绝大多数的典型自闭症都是中低功能者。
PS:融合性教育是指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同时在一个环境下接受教育。
2.中等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一般来说中等功能不仅有自闭症的典型症状同时伴有1-2岁左右的发育迟缓。再打个比喻,一个4岁的中等功能自闭症儿童其实就是一个4岁孩子的外壳但是里面住着一个大约是2岁能力值的自闭症儿童。一般叫做典型自闭症,基数也是最大的,起码占到所有自闭症儿童的50%以上。机构里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根据机构不同,如果机构越小,孩子平均能力就会越来越低。
在3-6岁之间的中功能者,如果陌生人和他们接触和交流依然会得到小概率的回应。一般来说经过干预可以一部分改善他们的能力值,或许可以在7岁左右读到普通小学,但是却基本上撑不过三年级(因为小学三年级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之后可以呆在特殊学校和家里的情况会比较多了。所以年龄偏大的孩子大家接触的会比较少,他们的生活轨迹和亲属以外的周围人几乎没什么太大交集。如果规则感良好,大家也不太会关注到他们。他们具备自理能力和一部分的社交能力,有固定的对话模式,不能跳出这个范围。
3.低功能自闭症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简单的说除了外形上,他们和普通同龄儿童已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共性了。在有一定生理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展示自己的需求去寻求社交,但是表达方式或许仅仅只是站在原地哼一声,或者极少数(三个字以内)的词汇来表达。熟悉的人才能解读出他是饿了渴了还是拉了。能在7岁之后拥有自理(能独立如厕进食更衣)已经是比较良好的情况下,社交是没有的,某些人或许会觉得有,但是我个人认为过分解读的情况会更多一点。如果规则感良好并且无行为问题可能会进入特殊学校,但是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在有人无时无刻照看的情况下才能有小范围内的活动,因为无人照看的话他们随时可能置自己于生命危险之中。一般来说大家也很难接触到他们,因为活动半径已经非常的小了,生活对象也基本只有亲属。


总结来讲如小说<雨人>和传说自闭症天才,在现实里是少之又少,更接近于传说。反观之有一部电影叫做<海洋天堂>里呈现的才是正常中等程度偏高能与社会正常交融的较好情况了。
更多自闭症孩子展现的天赋,个人理解更多的是程度较高的孩子呈现出的对自己兴趣的专注点,大家可以找机会探讨。
总得有人去试着擦亮星星,关注自闭症儿童,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