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栋居民楼的三楼住户还亮着灯,隐约可以听见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对话:
妈妈问你,6+7=多少?”
.……”
不准数手指头!”
.……”
隔壁家的小孩都会心算两位数了,你怎么还在掰手指头!”
前段时间,央视记者采访了任正非,任老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今天谈谈基础教育和数学”。在那次采访里,74岁的任正非在回答中27次提及了数学”,他甚至表示:等自己退休了要找一个好大学,学数学!”
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方面努力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
老师、爸妈常说,语文、英文只要你多听多记多练习写,就能够熟练掌握,提高成绩。但是数学就比较难,一旦基础没有打牢的话,靠机械的重复练习就会没有效果。
可见,数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相当的灵活,对孩子的学习素质要求就更高,尤其需要孩子要有一个活跃的拓展的思维意识。
01家长提问为什么有时候同样的问题,换个问法孩子就答不出了呢?是不是说明她其实没有掌握知识点?当然不是啦,之所以孩子无法回答,是因为孩子没有培养出数学思维,下面让小编给您解释~
假如你在左手拿着3个棒棒糖,右手拿着4个棒棒糖,孩子能告诉你手上共有7个棒棒糖。但如果你问3+4=?,反而有很多孩子答不上来。
这其实是因为大多数孩子在6岁之前,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他们需要把抽象的数字,变成更具象的物体,才能理解其中的运算过程,而手指头通常就是身边最方便的实物替代品。
02家长提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家孩子做题快呢?是天份不行吗?一直以来,小编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算数做得好、加减法做得快,就是数学很好,这样就大错特错啦!
但身边的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就算是在小学时能考到数学满分的孩子,到了高年级学习方程、代数时,不少人也都会明显感觉吃力。再到之后的函数、立体几何等等,完全是靠意志力在做题了。
数学不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相比起加减乘除之类的基本算数问题,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分类归纳等能力,才是以后应对无数问题的核心能力。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开始学习数学时,家长们可以将注意力从眼前的成绩挪开,培养好孩子的感觉,建立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才是这个阶段最需要关注的事。
03家长提问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呢?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即生活,家长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不是让孩子枯燥的背诵1234。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两堆瓜子仁,让孩子辨别哪一堆多,哪一堆少。
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儿,家长就可以直接问孩子:你觉得这两堆瓜子仁,哪一堆更多?”等孩子回答或者指认后,家长还可以把两堆瓜子仁摆成一条线,摆的时候嘴里数着:1、2、3、4、5、6、7……”,这样孩子不仅可以知道数字和实物的对应关系,还可以知道数量和空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教会了孩子数数。
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学数数甚至算术之后,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机械地背数字,而应该用实物来教。无论是瓜子仁、饼干,还是手指头,都是很好的教具。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具,孩子才能明白数字是什么意思。否则,以小孩子的记忆力,他能轻松地从1数到100,但这只是一段没有意义的口诀。加减法也是一样,抽象地计算1+2=3,孩子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家长给孩子一粒瓜子仁,让他再数两粒瓜子仁放进去,然后数数现在有多少粒瓜子仁,用这种方法,孩子很快就能明白加减法是怎么回事了。
二、和孩子一起用数学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来锻炼孩子的数学能力。比如爬楼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有几级楼梯,爬了一半的时候问孩子:这一层共有9级台阶,我们爬了4级,还剩几级?”等孩子算出来之后,还可以让孩子再数一数,自己验证答案。
买水果的时候,如果孩子在,就可以让孩子来计算:今天买了3个苹果、5个橘子,一共多少个水果?”苹果5元钱,橘子8元钱,加起来一共多少钱?”如果算对了,孩子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对算术的兴趣也会更大。
生活中的数字无处不在,家长还可以问孩子:离你睡觉还剩多少分钟?”如果你要吃8个饺子,现在只有15分钟,该怎么吃?”这些都是把生活与抽象的数字联系在一起。
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数学计算。比如可以用扑克牌来算10以内的加减乘除,让孩子想想怎么用几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算出10来。更大ー点儿的孩子,就可以玩大人们玩的棋牌类游戏24点”,这就是把数学嵌入到游戏中,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数学能力提高也会特别快。
三、和孩子一起讨论数学问题
对于年龄稍大、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在睡觉前,跟他讨论一个数学问题。专家认为,这些孩子的数学能力之所以提高,除了讨论数学本身之外,父母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支持和互动也非常重要。
就像前面举的那些和孩子的数学游戏一样,孩子更开心的可能是家长在跟他玩游戏,而这个游戏正好是数学游戏,孩子就越玩越喜欢数学了。所以,即使家长不知道在孩子睡前有什么数学问题可以讨论,也没关系,只要能在孩子进行数学学习和应用的时候,给他足够多的关注和鼓励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