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优秀不是因为他怀有秘籍,而是明白”流程化”思维的破解方法

小君和我家孩子是同班同学,又住在同一个小区,俩人时常在一起玩。

放假前,班里举行了一场数学考试,考完后,我问孩子考得怎样,他说还可以,可成绩下来后,才发现”惨不忍睹”。可小君却考了全班第一。

这已经不是小君第一次得第一了。自下半年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每次考试都是

班上第一。学习上不仅积极、主动,还特别乐于帮助他人。

我忍不住问小君:”小君,你学习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啊?”

小君憨厚地一笑,不好意思地说,”没啥,课下多努力一点就行!”

孩子优秀不是因为他怀有秘籍,而是明白”流程化”思维的破解方法

没啥,课下多多努力即可

话虽简单,但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上学时,包括我自己,都特别羡慕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心里总想,这些成绩好的同学,一定有本不为人知的秘籍,也许是一本很神奇的指导书,又或许是找了哪个神秘老师补了课,于是内心有一种欲望,想挖空心思去探秘,想知道这名同学究竟用了什么秘籍。

甚至自己一段时间成绩进步很大,也认为是自己学了某种秘籍,但对自己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勤奋努力练习等因素却视而不见。这种秘籍的思维曾占据了自己对学习这件事的绝大部分认知。

那么,这些优秀的孩子,真的存在某种秘籍吗?

01 用秘籍型思维,对于优秀,让我们存在一定的误解

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对于成功和优秀的认知,我们都有一种谬误,认为要变得优秀、要取得成功,要获得比他人好几十倍的成就,就必须依靠某种秘籍。这就是俗称的秘籍型认知。

我们熟知的金庸小说中,就经常有这样的情节:

一个人掉进山洞、悬崖或湖底等地方,偶然捡到一本秘籍,学成后,没想到是绝世武功,不仅自己功力大增,还最终成了武林的号令者。

比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莫名其妙地遇到欧阳锋传授他武功秘籍,武功长进不少;又遇到神雕教他武功,最终成了武林高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等等,都有不凡的境遇。总之,这样看来,要想成为超级牛人,你就必须拥有某种秘籍。

学习中是不是应该有秘籍型思维?

其实,这种秘籍型思维,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化领域,它还是作为一种隐性的价值观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了。

比如,我们参加同学聚会时,经常会听到谁谁谁开了公司,年入几千万,回来后,便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 你看看谁的爸爸,开了公司,发了大财。然后列出一堆的证据,比如,他常常巴结领导,请领导吃饭等等。但是对于他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甚至行业发展趋势和他的努力程度却全部忽略了。在我们眼里,他就是靠”拉关系”上位的。

当然,这种思维,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有,90后或00后的孩子也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比如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情商高、会说话、有内涵等新生代的秘籍,不少人纷纷鼓吹情商高的人混得好,会说话的人才是真正的职场和学习高手。而这些高手的秘籍就是”情商高”,”会说话”。

也就是说,秘籍型思维的谬误,从未远离过人群 、脱离过时代。

不过,这种秘籍型思维是错误的,它具备一定的危险性。

拉关系

秘籍型思维很危险

02 秘籍型思维的危险在哪里?

之所以秘籍型思维是错误的,是因为它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企图用一个相对简单的秘籍去代替复杂的成功的规律。

也许你会问,错误的思维有很多,那为什么单独要提这种秘籍型思维呢?它和其他思维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肯定的。秘籍型思维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有一部分是正确的。这就像我们平常到商场买东西,那些次等货很容易被我们识破,我们绝不会买,但那半真半假的东西就具备一定的欺骗性,很难识破。

有时,你会发现,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去解决同一类问题,短时间内很管用,会让人感到无比兴奋,但这种方法并不会让人继续成长。

全流程优化思维

"拉关系"有用吗?

比如,上面提到的”拉关系”,有用吗?确实有用,与人打交道真少不了。情商高、会说话,也说明这个人凡事吃得开。所以,当我们家长、前辈或老师宣称这是万能秘籍时,很多人真的很容易相信。

原本不过是有一定作用的东西,被标榜成万能的或唯一的,于是把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压在了这一个东西上,继而放弃了对其他事物的观察、学习甚至是研究,最终只会让自己走向失败,而这点,正是秘籍型思维的危险之处。

这就像某种药,它可能只能治感冒,但你却以为它能包治多种病,这其实也是种秘籍型思维。因为你在无形当中,多投入了不少无用的精力,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那么,既然秘籍型思维是不好的,那么,该怎么做能避免它呢?

情商高

使用权流程思维来解决问题

03 使用全流程优化思维来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明白,秘籍型思维,其实是高估了某个方法的作用,而全流程化就是一个典型的被人低估了的方法,它是思维方法领域中的价值洼地,是等着被开发或挖掘的无价之宝。

那么,什么是全流程优化思维呢?

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或步骤组成,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流程、步骤都进行优化、并做到最好,这就叫全流程优化思维。

这个定义其实很普通,没啥特别的,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我们以孩子写文章为例来进行说明。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孩子每次写文章,总是抓耳挠腮,这儿摸摸,那儿玩玩,就是不知道要写什么;好不容易找了个话题草草写了一篇,但从构思到行文到最终完成,至少花了4个小时,整个过程并不”流畅”,效率低得吓人,而且没有在写作的关键环节上下功夫,问题多得不得了,总以为掌握了写文章的基本套路,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痛苦”。

拉关系

痛苦来源于错误

在《原则》中,作者达里奥(Ray Dalio),曾说过:

你的痛苦来源于错误,每次当你感到痛苦时,就说明某些事不合理。

如果孩子能仔细想想,写不出东西,问题其实都发生在某一个单点问题上,而一旦连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流水线”的问题。

这种”流水线”,就像在工厂中组装一台电视机一样,具体是怎么做的?

很显然,是不是应该找到相应的电子元器件,把它们组装成一个个功能电路板,再把各类电路板拼装在一起,一台电视机就生产出来了。

这样看来,当孩子遇到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我们要引导他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 先明确我们我达到什么目标,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 整个过程或流程是什么?那几个是主要环节?

(3) 具体分解到不同的环节,怎么做才能达成预期效果?

通过梳理相应的业务流程和逻辑,明确每一环节的现状、问题,让步骤清晰、明确化,就是我们所说的流程优化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思维的工具。

学习

全流程化步骤

好,现在我们就用全流程优化的理念把孩子写作的流程梳理一下,就应该有如下6个步骤:

第一步:孩子先要构思一下,要写的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来自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可以从之前所看的书籍中来,搜集主题需要孩子有一双犀利的眼睛,找到事件找到有价值的主题;

第二步:搭建文章的架构,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

行文前,考虑文章的整体结构。比如,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还是采用并列式结构或是内容对照式结构来书写。

第三步:搜集好文章各部分所需要的素材。

文章是否有血有肉,全部要靠找的素材是否吸引人。所以,平常应该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平常所看的视频或书籍中找到所需要的素材,分类保存,以备写作时,随时取用。

第四步:考虑文章各部分采用的技巧。

文章要写得吸引人,那么,就要思考开头如何引入,才能让读你文章的人有代入感;结尾应该如何设计,才能让人有启发感;而中间部分的内容是采用平铺直入方式还是倒述或插述方式描述等等。

第五步:文章完成后,修改也很重要。

文章修改是提升孩子写作水平重要的一环。比如,可以看看中心思想是否满足要求,有没偏题;结构框架是否清晰,有无病句或不规范书写等等。

第六步:给文章取个好的标题。

标题取得很有吸引力,就会有一种让人想继续看正文的欲望,而且标题戳中了阅读者的痛点,还会让人有强烈的共鸣和亲切感。

所以,一旦你引导孩子,把写作放入全流程优化模型中,你会发现,很多与写作相关的零散的技巧都可以融合进全流程优化模型之中,该模型甚至还可以包括之前很多自己没想到的东西。

神雕侠侣

全流程优化模型效率高

让人无法相信的是,全流程优化模型与上面提到的秘籍型思维相比,效率要高出很多倍。

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秘籍型思维,是试图通过某个高深的秘籍来达到卓越的效果,哪怕孩子付出2-3倍努力,只要能换回20-30倍的效果都值;而全流程优化模型则是通过单个流程的优化来进行整体流程的提升,每个流程只要提升一点点即可。这样总体加起来,就能获得奇迹般的效果。这就是全流程优化模型的超值之处。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某领域的高手,取得不一样的成绩,那么你需要给他的,绝不是某种惊为天人的秘籍,而是一种全流程优化的理念,通过这种理念,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改进。

告诉孩子,奇迹不只属于天才,也属于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