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心理学中的宝宝们」③ 自我意识——镜子里的宝宝是谁?

我们有时将一个人形容为赤子之心”,是想表达这个人心灵纯洁宛如婴孩。实际上,真正的赤子是先天的仙人。在婴儿出生不久的那段时间里,他们与世界浑然一体——也就是说,那时,他们还意识不到什么是自我。

婴儿是什么时候有了自我意识呢?

197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Amsterdam做了一个聪明的测试来讨论婴儿的自我意识起源。他招募了88个宝宝来参加实验,这些宝宝的年龄从6个月到24个月。实验非常简单,心理学家在宝宝的鼻子上点一个红点,然后请妈妈将宝宝抱到镜子前,并且问他们:你看镜子里是谁呀?”,从而观察宝宝们的反应。

「心理学中的宝宝们」③ 自我意识——镜子里的宝宝是谁?

不同年龄的宝宝对此反应不同。

6-12个月的宝宝开心地拍打镜子,想与镜子里的宝宝互动。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那个镜像正是他们自己。对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那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宝宝,是他们可以一起玩耍的小朋友。

13-18个月的宝宝不愿意过多的注释镜子,他们会小心地做一些动作或者偶尔笑一下。

18-24个月的宝宝则非常明确地指出镜子里的是他们自己,他们还会发现镜像中自己的鼻子上有个红点,所以摸摸自己的鼻子。他们是能够成功认出自己的成熟宝宝了。

这也就意味着宝宝熟知自己长什么样,并且能与其他人区别开了。他们的脑海中有了自己”这个概念。

不要轻看这小小的反应测试,宝宝在人生中的最初几年中,经历了生物发展史中的无数巨大的里程碑。其中的艰难和巧妙令人咋舌。

24个月的宝宝能够完成这个实验,正确地认出自己,经历了至少三个水平的自我成长。在第一个阶段,出生2个月的宝宝只能在看到镜像时猛拍或者猛撞,他们能够指向镜中的人,与自己做出区别。第二个阶段,宝宝可以自己动起来,他们在不断尝试控制自己的身体,虽然依然不具备自我的意识,但是至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体与其他东西有所区别。第三阶段,宝宝们才真正能从镜中认出自己,并且知道镜中的景象与现实中一一对应,如果需要找到问题,则要在现实中指出,因此当他们看到镜中自己的鼻子上有红点,会摸摸自己的鼻子,而不是镜像。

在意识到了自我,也意味着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了。18个月的宝宝开始发展语言,而对话需要由自己和另一个人组成。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息息相关。

Amsterdam的这个测验也被称为镜子测试”。除了可以测试婴儿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用于测试动物有没有自我的概念。猩猩们通过测试非常轻松,不过老年猩猩的这项能力会衰退甚至丧失。亚洲象在照镜子时会发现自己身上被标记的位置,活泼的海豚一旦发现镜子里的镜像与自己对应,就会摆出各种动作玩耍。虎鲸极其聪明,不仅知道镜中的自己,当给虎鲸做个记号然后重新照镜子时,虎鲸甚至明白这时镜中影响的变化与现实中的自己意义对应。而第一个通过镜中测试的非哺乳动物则是喜鹊。

Amsterdam

自我意识萌芽与文化差异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能通过镜子测验,同样的,也不是所有的宝宝在同样的年纪都可以顺利达标。2010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与原有研究中的美国宝宝们不同,非洲及亚洲的婴儿们可能无法在18个月-24个月的年纪成功识别镜中的自己,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间更晚。但这并非因为其他地区的宝宝发展缓慢,而是因为每个人的自我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镜子

比如无法做出正确反映的斐济或者堪尼亚宝宝并非没有形成自我意识,只是在他们的文化里,并不鼓励孩子与人直视和互动,因此他们再看向镜子时,产生了回避的举动。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是宝宝们的自我发展呈现不同的原因。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因此家长更多的鼓励宝宝们关注自我,他们对自己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崇尚集体主义的东方文明中,宝宝们与妈妈紧密相连,在他们最初的人生中,与之伴生的就是母亲、家庭,与自己相比,宝宝们更多的看到了一个联系密切的家族群体。

如今可知我是我?

你一定不记得自己何时真正认得自己是谁。但你一直知道你是你自己。

心理学家说,自我”个概念宛如重力”的概念,你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山本耀司也说,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自我意识

从镜中认出自己的样子,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步。它石破惊天,但也仅仅是认得了自己的躯体,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心理概念上的自我”,这将是我们一生中不断面对的难题。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经历,不断与他人互动,并在这些经验中不断完善认知,才能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