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性格发展的过程中,只要孩子满了两岁,他的自我意识就会开始萌生。对事物和感情的认识有一定的看法,不再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
对父母所说的话会开始产生质疑的态度,也会用很多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不满的情绪。如果你家孩子开始不听长辈所说的话,还会和父母唱反调时,家长就要知道这是孩子进入叛逆期的表现。
我家孩子今年刚满七岁,在外人眼里,我家孩子就是一个温柔尔雅的乖乖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家孩子却是一个混世魔王。
每天顶撞我就算了。就连她的爷爷奶奶都会无缘无故地被孩子骂,家里根本没有人敢主动管孩子的事情。因为只要我们对孩子多说一句难听的话,孩子就会准备好很多话来反抗长辈们的管教。家里的长辈们都无一幸免,全都被孩子顶撞过。
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我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来管教孩子,就算宝爸用手稍微打了几下孩子,她的情绪还是没有得到适当的控制。
孩子叛逆的原因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提前进入叛逆期,那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存有一定的问题。才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家长没有发现而已。
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太过唠叨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可以说父母都是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在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会对孩子不停唠叨。
直到孩子主动学习的时候才会停止。有的家长更是过分,当着家人的面前来批评孩子就算了,居然还当着外人的面来直接指责孩子,孩子的脸面都不知道往哪里塞。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一步步把孩子往叛逆期的火坑上推,不断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一方面、家长喜欢约束孩子的生活
满了三岁左右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会产生很多好奇感,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去探索周边的事物,想要寻找世界新的奥妙。这个阶段的孩子满心满眼地渴望自由,不喜欢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当中生活。
可是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能力有限,所以家长经常喜欢用很多规矩来约束孩子的生活。父母并不知道自己教育方式,在孩子眼里就是多管闲事,根本不会把父母对他的好放在心里,要是被父母约束的太多,孩子就会产生叛逆的心理。
孩子处于叛逆期对幼儿本身有什么影响
影响1、会激发更多的家庭纷争
要想塑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就要看所有的家庭成员能不能平和地生活在一个空间,就要看这个家庭成员的包容性有多高。
如果父母和进入叛逆期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一家三口之间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冲动、急躁的行为在父母眼里就是属于不听话的行为。
而父母对孩子的管束和吼骂就会成为家庭纷争的导火线,一不小心就会激发更多的家庭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紧张,稍有不顺就会点燃整个家庭的战争。
影响2、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刚进入叛逆期的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很差,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用大脑来思考事情,都是靠自己的直觉来做事。因此叛逆期的孩子性格特别急躁、冲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把周边的人给得罪一遍。
就算是老师来管教孩子,孩子也不会控制住暴躁的脾气,直接和老师对着干。所以脾气暴躁的孩子根本就不会静下心来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备受情绪的影响,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差。
家长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管教叛逆期的孩子
现在的家长满心满眼地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没有真正地了解过孩子。所以在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时,家长的自控能力根本不够用,只会和孩子一样乱发脾气,让这个吵闹的局面变得更加厉害。
首先、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
家长在面对吵闹不停的孩子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成为家长宣泄情绪的工具,也不会给孩子暴躁的情绪添油加醋。同时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毕竟孩子正在处于叛逆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性格和情绪难免不受自己控制。
而且孩子们生气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家长没有发现而已,只要家长多留点心思来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是很好哄的。只要父母稍微地放下身段来哄哄孩子,他们就会收起自己的暴躁情绪。
其次、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自我成长
在生活中,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孩子沟通,这样才会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就不会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自我成长,不要总是约束孩子的生活,限制孩子的自由。
应该要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只要有关于孩子的事情,都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孩子也不会因为某一件小事就和父母吵起来,这样家庭的氛围才会更加和谐。
教育探路寄语:
家长只要记住,孩子的叛逆期是有阶段性的,只要过了这段时间。孩子的情绪就会恢复正常,在生活就不会出现和父母起冲突的事情了。家长也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管教孩子,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得到适当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