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岁孩子反锁屋内,如何鼓励自救,这位妈妈的做法很赞

三岁孩子反锁屋内,如何鼓励自救,这位妈妈的做法很赞

马飞,我是爸爸,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见,我是爸爸。

如果你能听见,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如果你可以听见,看看你身边有什么?想办法,动动你的脑子,想办法你能出来,你能出来。你能出来,你能出来,儿子,你一定能出来!”

这是暑期热映大片《银河补习班》父亲鼓励儿子自救的片段。

父亲马皓文和儿子马飞旅途归来,不幸走散,又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洪峰。

儿子失联,父亲心急如焚,面对一片汪洋,父亲隔空喊话寻找儿子。

幸运的是,马飞吹着口哨,驾着自制的木筏”出现在洪流中,儿子得救,父亲喜极而泣。

生活中的你,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还是帮他应付一切?

孩子动手能力的强弱,短期看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独立面对生活,甚至可以保命。

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先来看一个案例:

明明一岁半了,还不会自己吃饭,妈妈说:孩子自己吃不到嘴里?看着人心急,现在只有喂饭才肯吃。”

从表面看,妈妈的做法并无不妥,但是仔细分析:

孩子的无助感(吃不到嘴里)常因过分呵护(喂饭)、威吓(诸如衣服不能弄脏了、饭不能撒出来等)或使孩童始终停留在情绪依赖状态而被人为地增强(只有喂饭才肯吃)。”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孩童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上,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这一切都取决于父母在儿童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的:父母的倾向是要使孩童强壮、勇敢、独立自主、能够应付一切情境,还是倾向于保护子女,使他顺从听话、对实际生活完全无知。”

由此可见,明明不会吃饭并不是孩子笨,而是源于母亲的过度关注(或过度保护)。

所以,你是希望培养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一个巨婴”,重点不在孩子,而在于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养育女孩

今年6月17日,在红星新闻看过一个报道:《吃饭穿衣都要管!28岁小伙被逼婚后爬上窗台:我妈管我10年了,实在受不了》,小伙被成功解救后,告诉民警:

也不是因为这一件事(逼婚)就要跳楼,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从饮食、起居、穿衣到工作,不论大事小事,妈妈都要管,他没有一点私人空间,实在受不了了。”

心理专家认为:儿童在2至3岁后,就会产生一种决定性的改变,从生物性依赖转变为一种包括了心理、智力及精神生活的依赖。这种变化一直持续,直到儿童成熟至青春期,并且能够自己维生为止。但事实则相反,直到20岁或更大时,父母仍然视其孩子为婴儿。

我的母亲做的一手好茶饭,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妈妈在,我可以不用学做饭,但是后来求学、成家,慢慢的我会做饭了。

今年端午节回老家,我为全家人做了四菜一汤,我本以为母亲会很高兴,可是我发现她吃饭时候的心情很复杂:她一边吃着饭,一边嫌我这个菜盐放多了、那个菜调料放少了。

那一刻,我意识到:成长伴随着欣喜,也伴随着不舍。

儿童教育

《养育女孩》中说:

做妈妈的过程本身就带有一些无法回避的哀伤。你孩子的目标是走向外面的世界,你把她养育得越出色,她就走的越远。

所以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由此可见:依赖的本质在于控制,但是父母的爱终归指向别离,孩子要求逐渐从母体脱离,父母要学会放手。

兹认为父母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逐渐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

儿子

生活中,随时都有意外发生,也许有人说,孩子遇到困难,可不得需要大人帮助?

没错,一两次大人是可以帮助孩子脱离险境,倘若大人不在身边或者孩子遇到更危险的情况,究竟是坐以待毙(等待帮助)还是自力更生(谋求出路)?这一点很重要。

如何鼓励孩子动手自救?

案例分析:以三岁内的孩子反锁屋内为例

9月18日清晨,我在书房码字,听到卧室有动静,正准备朝门口走去,突然传来当”的一声,完了,孩子自己开门,扭动了把手下面反锁的装置。

当时,摆在我面前的选择有:

A:砸门;

B:破窗;

C:求助别人或者报警;

D:鼓励孩子自救。

其中,ABC均需要借助外力,只有第四种办法需要孩子由内而外打开门锁,这对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显然有点困难(因为我没有教她开过门),可是几秒钟的思想斗争过后,我意识到:

考验我和孩子的时刻来了。

养育女孩

危急情况之下,我没有等待,而是做到了以下两点:

①告诉孩子目前的情形以及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淑的宝对用手可以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我告诉她:

是因为自己想开门出来不小心转动了反锁的装置,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像拧兔子尾巴一样朝相反的方向再拧一遍。

(孩子最近喜欢一个兔子音乐播放玩具,旋转屁股上的尾巴音乐开始播放,朝相反的方向拧动,音乐停止。)

但是,孩子转了半圈放弃了,在门内嚎”了起来。

儿子

②平复情绪,给孩子自我缓和的时间

我允许自己冷静了一下,找来兔子玩具,给她放音乐,她不接受,我又拿起手机给她放近几日喜欢听的《种太阳》,她情绪稍有缓和。

我告诉她:不要着急、不要哭,妈妈跟你玩躲猫猫呢,只是需要你自己转动一下门后圆圆的小尾巴”(反锁)就可以出来,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淑的宝听进去了,重复说了一遍:自己转,可以的”。

终于在努力了好几次后,门当”的一下又响了,我知道孩子自救”成功了。

这次亲身经历告诉我:

孩子面临困境(反锁屋内),事件主体是孩子,而不是门外的大人,但是,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大人。

养育女孩

就像《银河补习班》中的马飞困在洪水中,听到爸爸在喊他,他先是说:爸爸救我(希望借助外力)。

可是微弱的声音淹没在瓢泼大雨中,随后听到父亲通过喇叭声嘶力竭的呐喊,马飞意识到:此时此刻,他必须独自面对困境,逃离困境(自救)。

爸爸的鼓励(隔空喊话)对身处险境的孩子来说是实现自救的助推剂,可以稳定情绪、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求生信念。

而孩子学会运用双手,克服困难,这将是他们成长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父母教会孩子化被动为主动,这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救意识?

01安全规则意识的培养

淑的宝从学会走路开始,我就告诉她井盖子不可以踩,有一次她看到别的小朋友站在井盖子上跳,问我她可不可以,我说:不可以。

她疑惑的望着我,我说因为这个小朋友的家长没有告诉过他:井盖子下面是排水管道,不慎掉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儿子

曾在新闻中看到:

安徽滁州一女子推着婴儿车,行走在快车道上,民警发现后将其拦下并带到行人等待区内进行教育,当女子得知将处以50元罚款时,竟撇下婴儿车内的幼童走了……

妈妈带孩子行走在快车道,存在安全隐患,妈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妈妈的无知,某种程度来说,妈妈本身就是一个巨婴”。

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带孩子横穿马路,我认为这样的家长是无知且无畏的。

我想:父母教会孩子常怀敬畏之心、不让自己身处险境应是树立安全意识的第一步。

比如我常跟淑的宝强调的:打火机不能拿着玩,食品防腐剂看到后应立即丢在所属的垃圾桶等等。

水火无情”、安全无小事”,大人只有以身作则,才会给孩子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银河补习班

02鼓励自己动手实现自立自强

有一部日本电影《小花的味噌汤》曾感动了无数妈妈。这部影片改编自同名书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小花的妈妈千惠,在怀孕后没多久, 癌症复发,在对抗病魔的同时,千惠做了最坏的打算,想到必须为小花留下什麼。

小花五岁,收到了妈妈生日礼物:

一条围裙!

从那天起,她就跟着妈妈学做菜,尤其是防癌的味噌汤和糙米饭。

妈妈说: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饮食攸关性命。只要身体健康,拥有活下去的能力,将来不管去哪里或是做什么,都能好好生活。”

至今小花仍恪守与妈妈的约定,每天自己煮饭,认真努力地过生活……

小花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不设限,才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儿子

回到上文提到的明明妈妈给孩子喂饭的行为,我们可以说:是父母人为的剥夺了孩子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学会自立、认识世界的机会。

回顾我的养育过程,在鼓励并培养孩子动手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比如:

①半岁前:玩抽纸、扣洞洞;

②一岁前:翻书、扔书;

③两岁前:捡豆豆、拧瓶盖、玩拼图、积木、橡皮泥、涂鸦等。

《父母:挑战》一书说:由于生命始于全然的无助,而后整个成长过程又承受了一连串令人沮丧的经历,所以孩子需要明确、刻意以及持续的鼓励,从而发展出自信、力量、社会兴趣、自立,以及成功应对人生所需要的一切技能和能力。”

生活中,父母在鼓励孩子时,需要尽可能多的运用以下语言:

①任务越难,你从中收获就越大;

②如果你足够渴望,你就可以做到;

③如果其他人可以做这件事,你也可以;

④只要你坚持尝试,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⑤无论如何都要试几次,然后你就会做的更好……

所以,父母善于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现自立自救的最重要的一步。

父亲

03危险预判能力的培养

教育本质的意义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而是能够独立生活。

学校和社会上常有一些诸如消防演练等机会培养孩子的求生能力,但在一个家庭中,更不能忽视对孩子危险预判能力的培养。

比如三岁前孩子的家庭,父母可以在家中模拟反锁场景,鼓励孩子自己开门。

第一步:教孩子认识门锁,学会扭动门锁;

第二步:家长营造一个门被反锁的场景,试探孩子的反应,持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打开门锁;

第三步:总结这个过程中的优缺点,寻找适当机会反复演练,直到孩子完全掌握开门要领,并在真正遇到困难时能够自己克服恐惧,逃离险境。

记住:这不是游戏,而是培养生存技能。

总结:父母教会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可以远离危险,加强动手能力、危险预判能力的培养危急时刻孩子可以实现自救,儿童安全无小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努力。

银河补习班

家庭反锁小贴士:

①家中每个房间的钥匙必须准备一把备用钥匙、放在安全可靠的位置,并告知家中的所有成员;

②家中应备有儿童安全门卡,一方面防止宝宝夹手,另一方面避免孩子误关门造成门打不开或者出现反锁的情况。

最后,回到电影《银河补习班》,马飞在外太空遭遇危难,他想到了那次在洪水中自救的场景,他说:

一块拆下来的门板,可以当做木筏的主体,没有绳子,可以用被单和床单代替,如何制作一个木筏,并不是任何一本教科书里的知识,但这的确是一个十几岁孩子有可能想到的。前提是,他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仅以此篇文章送给每一个期待孩子独立长大的父母。

——感谢阅读——

参考书籍:

《父母:挑战》等

(本文为淑的宝麻麻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我是@淑的宝麻麻,爱好古典文学和育儿心理,左手带娃,右手码字,欢迎关注,一起探讨诗词育儿、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