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可能是性格过于内向,如何培养社交能力

友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情感,快乐时、烦恼时、难过时向好友倾诉攀谈,都会缓解内心的情绪,更能让快乐加倍。

对于小朋友而言,小伙伴更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多数小朋友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交友,也很难和同龄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玩耍。

邻居家小姑娘婷婷今年刚上幼儿园中班,性格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和陌生人沟通交流,更不愿意和陌生人一起玩耍。

周末的时候,婷婷妈妈问她要不要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得到的回答却是,她在幼儿园没有朋友,不知道应该邀请谁到家里来做客。

现实生活中,很多小朋友都不太了解和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在玩耍时,常常因无法融入到集体中而感到被孤立,因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面对孩子恐惧社交的情况,家长需要分析他们恐惧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孩子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影响孩子交友的原因

第一、性格内向

部分宝宝性格比较内向,在公共场合比较害羞,不敢和其他人沟通交流。他们内心也想要交朋友,却不敢主动突破自己,这时家长就需要帮助宝宝克服困难,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当他们体会到交朋友的快乐之后,会慢慢放开自己,主动在公共场合和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

第二、年龄小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平时会更依赖于家人,相比于结交新朋友,更愿意和家里人一起玩耍嬉戏。对于粘人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到公园、游乐场等开放区域玩耍,多接触外界事物,让他们感受到大千世界的乐趣,激起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加,他们也更愿意去探索新的事物,结交新的朋友。

第三、遭受排挤

孩子害怕交友的原因可能是之前在交友过程中遭受过同伴的排挤,造成社交恐惧,甚至抗拒和其他新朋友一起玩耍。

家长要多关注宝宝的动态,了解熟悉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若发现不对劲的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梳理,减少负面情绪的伤害。

教育孩子受欢迎的方式

多赞美

赞美是打开社交之门的最好方式。赞美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小朋友的认知中缺少对是非判断的标准,多数时候都是通过他人的言行举止来充实对社会的自我认知。在社交中赞美他人更能让孩子得到对方认可,也更有助于他们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守规则

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要遵守游戏规则,避免和他人发生肢体碰撞、征求别人同意之后再玩玩具等。

父母也应该向孩子传输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时懂礼貌,遵规矩。与遵守规则的人一起玩耍,相处起来氛围更加和谐,小朋友们玩得也更加尽兴。

懂分享

在社交过程中,懂得分享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游伙伴的喜爱。热情大方的孩子不计较得失,玩耍中也更会照顾他人的感受。

如果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不愿意其他人触碰自己的私人领域,那么别的小朋友自然会远离他。分享是要建立在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不能强迫孩子把珍爱的玩具分享给他人。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首先、加强独立性

家长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手让他们独自完成一些小事。当小朋友感觉自己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也会更加自信,内心得到更大的满足。足够的安全感能够帮助他们减少社交恐惧,更愿意主动迈出交友的第一步,结交新伙伴。

其次、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经常带领孩子参加朋友聚会、家庭聚餐等活动,他们可以观察到父母是如何结交朋友的。

若父母喜欢广交朋友,性格开朗,也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交友氛围,小朋友也会受到熏陶,更加愿意和陌生人接触。

最后、创造氛围

性格内向的孩子内心也渴望结交新伙伴。家长可以做场外辅助,带他们多参加一些活动,增加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的机会,或者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耍,锻炼孩子照顾同学的能力。时间久了,小朋友就能摸索出一套自己的交友法则,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人情世故、如何交友、吃饭走路都是在家人的教育引领下习得的。父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如何处理社交关系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做事能力,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也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身边的小伙伴。

57育儿教室寄语:

孩子社交能力的提升不在一朝一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成长。

无论小朋友的性格如何,慢慢地都会接触到社交圈,也会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交友方式,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