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雪妈育儿原创作品。
成年人难免要有个应酬,白天因为大家都要上班,饭局基本都安排在晚上。然而家里还有孩子,总不能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索性就带着孩子一起出去了。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有时候家里的老人就会说,晚上别带孩子出去,对孩子不好。听起来好像有点迷信,但是事实证明,老人们说的话,并非是空穴来风。
晚上带着孩子参加同学会,准备回家的时候,发现孩子没了前些天,小渔的同学打电话过来,邀请她来参加同学聚会,小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到了聚会那天,碰巧孩子的爸爸加班不在家,于是只好带着6岁的儿子去参加同学会。
晚上8点钟,同学们陆续都到齐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不亦乐乎。小渔在上学的时候,在学校中的人缘特别好,本来带着孩子不打算喝酒的她,也被同学们劝下了几杯啤酒。小渔心想,就几杯啤酒而已,不碍事的。
小渔本就没什么酒量,喝了几杯酒之后,就有点晕晕乎乎的。小渔刚想要带孩子回家,结果转身一看,孩子不见了。
小渔整个人都懵了,赶紧集结同学们一起去找,幸运的是,终于在离饭店不远的一个小广场上找到了儿子。原来儿子吃完饭后,觉得无聊,就自己跑出去玩。因为天色太晚,路线也不熟,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吸取了这一次的教训,小渔再也不敢在晚上带孩子出门了。

夜晚,对于孩子来说是神秘的,没有安全感的,一切让孩子感到未知和恐惧的事物都来自于晚上。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可能没什么,但在孩子的眼里看来,漆黑一片的夜里无疑是充满危险的。
1、 夜晚的安全问题
晚上的时候,由于被夜色笼罩,能见度较低,孩子又特别活泼,妈妈一转身,孩子可能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特别是当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对路线和地形不了解,很容易摔跤或受伤,关乎孩子的安全问题,父母万不可大意。
2、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孩子的世界里,黑暗即代表了未知的恐惧。现在的孩子基本都看动画片,而动画片的种类和水准也参差不齐,有的动画片甚至会在黑夜里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气氛。孩子看过这类动画片后,就会对黑夜产生畏惧,特别是当孩子在外面的时候,安全感会降低,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3、 孩子的生物钟容易被打乱
孩子有自己的作息规律,晚上带孩子出门,如果太晚回家的话,很容易打乱孩子的生物钟。一般8点钟的时候,孩子就应该睡觉了,如果选择晚上带孩子出门,那么回来的时候势必会超出这个时间。不仅容易让孩子休息不好,而且还会给孩子养成熬夜的坏习惯。
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在晚上的时候带孩子外出。但有些时候出于一些原因,必须要带孩子外出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做一些准备。夜晚昼夜温差大,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件外套。另外走夜路的时候,要时刻拉紧孩子的手,防止孩子走失。看来老人们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关注@雪妈育儿,学习最先进的育儿方法,了解最新鲜的育儿资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是您科学育儿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