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犯错怎么办?羞耻感教育不可取,家长应利用内疚感弥补错误

下班的时候路过一家网吧,在网吧门口站着一群人,我走进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原来这一群人都在围观一对母子,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被训斥的小男孩偷偷逃学上网吧玩游戏,结果被妈妈逮到了,然后就被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

这个小男孩表现的非常淡定,面对母亲的训斥一直保持沉默,低着头一言不发,仿佛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训斥的人不是他一样,男孩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更加激怒了他的母亲,抬手就打了男孩一巴掌。

孩子犯错怎么办?羞耻感教育不可取,家长应利用内疚感弥补错误

于是围观的群众不淡定了,有一位好心的大妈建议:别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天气这么冷还是带回家教育吧,母子俩好好的沟通,有什么不能解决的”!

结果男孩的母亲表示:这个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了,现在才初中就逃课上网吧,将来能有什么出息,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育他,就是希望他能有一点羞耻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

大庭广众之下批判孩子的这种行为,确实容易让孩子产生羞耻感,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在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没有尊重孩子。

家长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批判孩子,孩子的羞耻感也会逐渐消失表现的无所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孩子的自尊心已经被家长彻底击碎了,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在乎什么羞耻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头讲述的故事中,那位小男孩面对母亲的公然训斥,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让孩子有羞耻感,孩子就会知道错?

其实这是一种教育误区。在大庭广众之下批判让孩子感到羞耻,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心理伤害,即使孩子内心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也很难愿意改正错误。家长不停的伤害孩子,特别容易激起孩子内心的反抗,家长真正想让孩子改正错误,不是应该让孩子有羞耻感,而是应该让孩子有内疚感。

羞耻感与内疚感有何区别?

有心理学家指出:羞耻感与内疚感的主要区别是强调自我,还是强调行为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情感体现。

举个例子

内疚感:我做错了事情别人并不知道,但我内心知道这是错的,我特别的内疚,我希望可以弥补这个过错。

羞耻感:我做错了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所有人都对我指指点点,我感觉特别丢人,我想逃离这个地方。

卡罗拉多州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实验者首先找了一群两岁左右的孩子作为实验对象,然后给这群孩子们每个人一个可爱的布娃娃,这些布娃娃其实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很容易就会把布娃娃弄坏,实验者就是想要观察两岁左右的孩子在看到布娃娃坏掉之后,会不会产生羞耻感或者内疚感。

实验者发现了孩子们一共有两种不一样的反应。一种孩子在看到布娃娃坏掉之后偷偷的将布娃娃藏了起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另外一种孩子把坏掉的布娃娃给试验者看,希望可以修复这个布娃娃,表情看上去非常的内疚。

这个实验就可以充分的说明孩子在两岁左右就已经产生羞耻感以及内疚感了,有羞耻感的孩子仅仅会觉得羞耻,但是并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而有内疚感的孩子才会直面错误,并且愿意做出相应的改正措施。

如何教育才能让孩子主动认错?

1.尊重孩子

丹尼尔.西格尔曾说过:管教往往具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短期目的,一个是长期目的,短期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并且以后不能再犯这种错误。而长期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指导,引导孩子发展更好的个人能力,从而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很多家长之所以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批判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尊重孩子。家长特别喜欢以管理者自居,然后按照自己的手段去教育孩子。

比如通过打骂孩子来迫使孩子不再犯错,这种行为只能起到一种短期教育的效果,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没有什么益处。想要达到长期的教育效果,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孩子只有得到父母的尊重,他才会尊重父母。

捷尔任斯基曾说: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家长想要达到长期教育效果,第一步就是学会尊重孩子。

2.教育孩子时对事不对人

举个例子:孩子总喜欢把房间弄得乱糟糟的,而且从来不会自己打扫房间,这种行为能证明孩子是一个坏孩子吗?并不能!孩子不喜欢打扫卫生只是一种行为,家长要批判的是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孩子的品德。通过一件事情来抨击孩子的品德,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偏见。

3.利用孩子内疚感让他主动认错

很多孩子犯错之后其实内心都会产生内疚感,但是被家长训斥之后,这种内疚感往往会消失。所以家长应该采取一些温和的手段让孩子保持内疚感。孩子在做错事情时可以这样做。

举个例子 :孩子把房间弄的很乱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感受

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这并不是你的本意,把房间弄乱一定有原因”

第二步:表达自己的感受

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把房间弄的很乱,妈妈很伤心,因为妈妈一会又要重新收拾房间了”

第三步:告诉孩子改正错误的方式

家长对孩子说:房间已经被弄乱了,我们必须要复原,不如我们一起打扫卫生吧”

内疚感可以让孩子产生补偿心里,弥补自己的过错,所以家长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下孩子的内疚感主动认错

总结:家长不停的批判孩子只能起到一种短期的教育效果,当孩子自尊心被家长彻底打击碎的时候,这样的批判性教育就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差,不妨试一下更温和的手段,利用孩子做错事情产生的内疚感让孩子弥补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