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厦门中心提醒父母:这些孩子,渴望好好说话 我渴望父母

我渴望父母

我渴望父母

在我们人生的某一个时间里面,总会有那么一两次的高谈阔论的机会。在那个时间里面,我们或许畅所欲言,或许侃侃而谈。总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来表现出来。

但是,语言障碍却在阻止着许多的孩子和我们一般畅所欲言。语言障碍是指在发育早期就有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发音、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延迟和异常,这种异常影响学习、职业和社交功能。这些情况并非因神经或言语机制的异常、感觉缺损、精神发育迟滞或周围环境因素所致。

那么关于语言障碍的表现又有哪些呢?

我渴望父母

1.构音异常

即说话不清晰,有的小儿是个别发音的错误,有的则是很多的错误,以致他人听不懂。常见的构音异常有以下几种:

(1)舌根音化:即以舌根音如g、k、h代替大多数语音,例如把耳朵”说成耳郭”、草莓”说成考莓”、头发太长”说成头发盖扛”。这些儿童常常用舌根磨擦音代替舌前位的发音。

(2)舌前音化:即以舌前音d、t代替某些语音,例如乌龟”说成乌堆”、公园”说成东园”、裤子”说成兔子”。

(3)不送气音化:汉语中有许多音如p、t、k、c、s等是送气音。当儿童把送气音用不送气的音作替代,即为错误。如婆婆”说成跛跛”、泡泡”说成抱抱”,说明儿童气流与语音协调的问题。

(4)省略音化:即省略语音的某些部分。例如:飞机”省略辅音飞”后变飞一”;或把复韵母ao、ie、iu、ang等省略或简单化,如把蚊子”说成无子”、汪汪”说成娃娃”。

2.嗓音问题

嗓音问题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表现为音调、响度、音质共鸣的异常。这些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但常同时存在言语或语言的问题,从而形成复合的沟通障碍。

最常见的音质问题是声音嘶哑,持久的或进行性的声音嘶哑,特别是伴有喘鸣或可听得见的呼吸音,需要进一步用纤维镜检查,以发现咽乳头状瘤、先天性声门蹼、或声带结节。儿童声带结节常常因为大声说话或不停地说话所致。声带襞麻痹表现为嗓音柔软或缺如、弱的、喘息样的哭声。

共鸣异常表现为鼻音过重或过轻,儿童腭裂、黏膜下腭裂、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声门关闭问题造成鼻音过重;而严重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可造成鼻音过轻。儿童腺样增殖体肥大可出现慢性的无鼻音的发声。

3.流利性问题

儿童说话流利性问题表现为说话中有停顿、重复、延长和阻塞现象。常始于2岁半~4岁的儿童。

(1)重复:小儿在言语和语言发展过程中,重复可看作是正常现象。但是当重复过于频繁,每1000个词语中超过50次重复,需要干预。

(2)延长:在说某词语时拖长某一声音。

(3)联带动作:当小儿说话不流利时,伴随一些动作如面部扭曲、张大嘴、伸舌、瞪眼、下颌抽搐等。

(4)语言问题:儿童语言问题常用语言迟缓和语言障碍的术语。语言迟缓指儿童语言发育遵循正常儿童的顺序,但速度较慢,语言障碍指儿童语言发育偏离了正常的顺序,语言学习方式常有差异。

对于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方法:语言治疗应在有意义的情景中进行,并伴随着玩具和游戏活动。主要采用练习、游戏中操练和塑造三种形式:

练习:即给儿童任务,告诉他给予应答,如学说字或单词这种形式比较单调,儿童常缺乏动力。

游戏中操练:即先给儿童一个游戏活动,要求儿童按要求学习所定的语言目标,当目标完成后,给予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强化目标的应答。

塑造:是给儿童听觉刺激,逐步诱导儿童产生接近目标的反应。

幸好我国近年来已开展了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临床诊治。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很希望他们能够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