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遵守规则的生活会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让孩子能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氛围。感谢平台的邀请。
刚好我家有一个上中班的孩子,去年刚入园时的情景还在眼前,我很乐意把自己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小经验分享给您。我觉得孩子就是不适应环境,所有小孩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要坚持送,你只能让孩子适应,不要在家做一些无谓的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我家小孩开始上学也是哭,说不想去的各种理由,我开始就是坚持送,不要任由他的性子来,坚持就坚持过来了,孩子熟悉环境以后,有了好朋友之后,慢慢的就喜欢去幼儿园了,孩子回家不要问一下否定的事只会让他回忆不开心的事情,要问肯定的具体的事情,你给孩子做更多的准备不如让他自己去接受适应有用的多,有的孩子适应的慢,有的快,我家孩子适应的还蛮快的,要是实在不忍心可以四岁去,大一点接受适应能力都强,
从六七妈妈的描述来看,您的孩子主要问题还是因为入园焦虑引起的不适应。
什么是入园焦虑呢?
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因为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情绪以及交往方面一些不正常的行为都称为入园焦虑。具体表现为哭闹,吃饭睡觉不正常,或者表现出发呆、唠叨、烦躁等现象。
对于小班新入园的幼儿来说,入园焦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孩子在家个个都是小太阳,一家人围着他转,什么事情都会依着他。而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面对陌生的同伴,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一切都需要慢慢磨合,一点一点的去适应,这对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离开父母一整天,绝大多数孩子都会突然感觉没有了安全感,这也是造成入园焦虑的主要原因。再有,孩子不能享受在家里时的优待,但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会表现得特立独行,有时看起来就像不遵守规则,实际上是在求关注,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说刚入园孩子的最大问题还是适应问题。
那么怎样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呢?
1.父母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建立充分的安全感。亲子时间多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注意多聊正面的事情,比如说老师今天给小朋友讲什么故事了,有什么好玩的游戏了,你和哪个小朋友玩儿的最开心。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件愉快的事情,爸爸妈妈始终都在关心自己。
2.多跟幼儿园老师沟通,关注孩子在园表现。了解哪些地方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哪些地方是需要老师介入的。比如哪些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不好,需要家长在家好好配合,注意纠正,早日跟上集体步伐;如果孩子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则需要老师正面引导,积极介入。
再来看六七妈妈关注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小班孩子来讲,刚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也算是迈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即使在家里是一个比较懂规矩的孩子,进入大集体后,面对许多规则,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喝水、洗手、上厕所都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吃饭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安静的独立进餐;老师上课要坐在小椅子上安静听讲,至少一节课需要集中注意力15分钟;做游戏也不能想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到了规定时间就要结束游戏......一个三岁的孩子面对这么多规则,想要一下子接受,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培养规则意识是孩子在幼儿园要完成的目标之一,也是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前提。六七妈妈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能给孩子制定相关的自律表,这一点非常值得点赞。个人有以下建议:
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要奖惩措施并举,有奖有罚才能让规则更明确。
2.奖励措施要应用得当。主动遵守规则可以得到奖励,对某项规则坚持执行一段时间,可以得到奖励。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规则是必须要执行的,不能因为想得到奖励而执行规则。奖励泛滥,只会让孩子最后无视规则。奖励措施最好用口头奖励,精神奖励,慎用物质奖励。比如可以用积累奖励法。今天某件事情做得好,可以奖励一个小粘贴,小粘贴攒到10个可以得到一份物质奖励,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3.有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知道不遵守规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责任感。
总之,我觉得六七妈妈还是首先要解决孩子的入园焦虑问题,其次再考虑规则意识的培养。相信孩子只要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因为惩罚和奖励性质是一样的,你只是把孩子,在幼儿园无规则意识的表现,转移到孩子渴望获取物质奖励上。奖励为什么刚开始有效,而很快又实效呢?
因为孩子发现,奖励太容易得到没有挑战性,或者物质奖励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当孩子对奖品失去兴趣,或者对获取奖励的过程失去新鲜感时,这种方法就实效了,问题又回到原点,孩子没有规则意识。
以下是我的想法,希望对有所启发。
六七麻麻,关于这个,其实在宝贝小时候就应该耐心的教他,孩子虽然小 但是不能惯着,要从小抓起,但是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很不错了,孩子都是很小,都很简单,他们的对环境的改变,很不适宜,因为他接触这个世界时间太少,还不知道改变环境这个词,不知道改变环境是正常的,它有很大的抵触,就是那种突然性的改变,也就是第1次改变环境,很不习惯,因为他从来没改变过环境,这只是第1次。但他很还很小,虽然很不习惯,但是也很容易习惯,还很懵懂幼稚,也容易忘记,所以容易习惯,没有成年人们执着,头脑,想让他们习惯其实很简单,小孩子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年龄,最关键的还是奖励,可以买一些好吃的有营养的东西,当奖励,他做对每一件事,他听每一个话,都给与一定的奖励,慢慢的改变,慢慢的让他习惯。
我觉得这位妈妈有这样的觉悟很好,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就是要让他们学习一些规则,这个社会中有很多规则,规律,我们必须要遵守,孩子现在我们不教育,以后出了社会社会教育,那代价就大了。
要时常和老师沟通,确保在家和在学校的规则是一样的,例如,在学校吃饭的时候小朋友们不能说话,静悄悄的吃饭,在家里也要这样,家长要做榜样。垃圾要丢进垃圾桶,要排队,上下楼梯要靠右走,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守规则。
不能在孩子面前说学校或老师的不好,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学校和老师不好,我为什么要听老师的话,为什么要去学校。
###这位家长认真思考并用心使用了一些方法,很赞!有这样的父母,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关于您提到的问题,其实不止您家孩子有类似问题,很多孩子都有!家是一个自由的地方!而且一般只有一个娃,或者二胎的俩娃,家长有能力和精力照顾到,而且如果老人带的话还跟容易娇惯溺爱,缺少原则和规则!孩子去了幼儿园,平均一个老师对十个八个的孩子,关注度一定是下降的!此外,三岁多的孩子,幼儿园集体生活,必然要有规则!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对于新的规则和约束都会适应一段时间,小孩更是如此!所以首先这位家长别着急,客观对待这个问题!
那对于如何更好的建立规则并能让孩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对于您使用的方法,自律表我认为很好,但是物质奖励,我觉得比较容易带偏!
首先,对孩子包括对大人,其实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容易让人有成就感,也更长久!可以试试精神奖励,比如你今天吃饭没有三心二意,也没有挑食,真是太棒了!肚子里的小精灵一定很感谢你把它喂饱了!等等之类的!
其次,需要注意夸奖技巧,对于聪明等天生的特质不夸奖,而是夸奖努力、坚持、有毅力等后天可以改变的品质;不夸孩子容易做到或喜欢做的事情;
另外,我个人有其他建议:
1 制定规则并告知孩子:制定规则时,应由大人和孩子一起制定的!孩子也会觉得被尊重并有主动性!
2 培养规则意识:意识也就是把规则进行理解并明白规则的意义所在,从意识层面渗透为自己的;
3 意识转化为行为: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引导好并以身作则!孩子往往看到大人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而且这个过程家长不要着急,因为孩子大脑还在发育中,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我们一定有耐心引导,并做好榜样!
相信孩子越来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