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岁小孩子多次把垃圾扔到别人身上,斥责没用,家长有效而又正常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三岁宝宝应该可以用语音表达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了,孩子的视角和观点与成人是不同的,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把垃圾扔到别人身上?如果说不清什么原因再找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且他还不会换位思考。所以和孩子不断的去讲道理是无用的。

3岁左右的孩子大多会呈现手和空间的敏感期,有的孩子会呈现扔东西,打人,钻空隙,从高处往下跳等行为,这些都是他内在整合的部分。

和孩子讲好三项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别人;3.不破坏环境。平等遵守,家长和孩子都要做到。出现这个行为马上制止,抱住孩子,告诉孩子宝贝请你看着我的眼睛,你用垃圾扔别人,这个行为伤害了别人也破瓜了环境,妈妈不同意!”孩子可能会大哭,或者大喊大叫,打家长会有很多的情绪和行为出现,此时如果家长也带有情绪对待孩子那就是没有遵守那三项规则,然后就会导致孩子不断的出现这个行为。正确做法是,如果在公众场合,迅速把孩子抱离,家长和孩子单独在一起处理孩子的情绪,同时家长要能够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如果能够说出孩子的情绪,给情绪命名就最好,如果不会说,那就告诉孩子妈妈看见你很难受了,想哭就哭一会妈妈陪着。”然后就可以不说话,然后看着孩子释放情绪。这期间大家依然遵守三项规则,家长一定要坚持住,不要害怕和焦虑孩子大哭。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限制自由”这个方法,就是把他抱在怀里,手脚都夹住,任凭他挣扎叫喊,告诉他如果再这样做就会被限制自由”。这个方法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一定是一对一处理,就是一个家长对应一个孩子。2.事先和其他家庭成员做好商定,在限制自由的时候会保证孩子的安全,无论孩子叫喊或者有其他行为,问题没有处理完请不要打扰。3.陪伴孩子的家长情绪能够稳定。

我个人感觉两次纠正基本就有效果,一次纠正,孩子会再来一次试探,两次结果一致孩子基本不会再试了,因为此时他对这个事件的结果已经非常清晰了。

未来在儿童家庭规则建立家长需要下功夫。


这个怎么说的,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也不是一时就能制止的,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吧,从他一岁多能听懂一些简单指令的时候,我就开始向他寻求一些帮助,比如把什么什么帮我拿过来,在某一个地方,当他拿过来给我时我会看着他的眼睛说谢谢,和他一起吃零食,有垃圾的时候我会对他说和妈妈一起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好不好,现在自己吃的包装袋之类的东西不用我说就会自己放到垃圾桶,别人帮助他时会对对方说谢谢。不管去谁家,都不会乱丢垃圾,看不到垃圾桶会向人询问,所以说如果是你自己家的孩子三岁还不晚,家里大人可以试着言传身教一下,打孩子犯不上,很多都是大人没有引导。也可能是没时间,等到发现了才头疼。

###

怎么教育小孩是个大难题,但总的思想要明确,爱他但不能娇生惯养。

孩子多次把垃圾扔到别人身上,是很明显的错误行为,你先告诉他这行为是错的,下次再不能扔了,再扔就得惩罚。

惩罚时,让他站在原地反思,这个时候孩子肯定会哭闹和不配合。多数家长会心疼孩子或者怕孩子哭坏了身体,往往选择妥协,这样让孩子以为,哭可以逃脱责任。只能和孩子拉锯战,在孩子哭闹时,大人可以选择旁观,等孩子不哭时,要让他必须接受惩罚,面壁思过,直到孩子说我错了为止。他不接受惩罚,要继续哭,你可以和孩子说你今天想哭多久就哭多久,但你必须得接受惩罚。

这只是孩子教育的一个侧面。孩子的教育,有时会让人头大,不知所措。我家小侄女三岁多,被她父母宠坏了,暑假来我家玩,只要我带她出门,她总会钻进超市,盯着玩具不走,不买就哭闹,刚开始,只要小家伙一哭,我立马心软,心疼的了不得,赶紧满足了她的要求。

可是每天每次我带她去玩,还没出门就开始念叨玩具,我觉得这样下去会把孩子宠坏,会有严重的公主病。小家伙平时很讨人喜欢,很懂事,出门时,我只要吩咐她要照顾好弟弟,她就拉着弟弟的手不放开,在小区要是看见车就稚嫩的说,弟弟小心车车。弟弟两岁,跑起来没完没了,她也跟着弟弟跑,不松弟弟的手,嘴里喊着弟弟小心弟弟小心,把我萌化了。

这么可爱的小家伙,让我出手惩罚,我心里还真很难受,可没办法呀,慈母败儿,这样下去会把孩子宠坏的。

天时地利我都有,小侄女的爸爸妈妈那几天在外地,这给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带小家伙出去,我不买玩具,她一如继往的哭了起来,我告诉她哭破嗓子也不给你买,我第一次认识到孩子哭起来时间的持久,连续十分钟哭不停,看的我揪心啊,可我只能装作无所谓,在旁边抽烟,还时不时的问她哭好了没有。

艰巨的持久战,总算结束了,眼睛哭的红红的,我问她还哭吗,不哭的话咱们去小区里玩,我转身走时,她跟着我,我伸出手她就把小手递给我。我蹲下把她抱在怀里告诉她,家里有好多玩具,你再买就是浪费,一个好孩子是不会浪费东西的。我不寄希望她一下子懂事或者明白。看见小区里好多孩子在玩,她噔噔噔的跑去玩了,刚才的哭闹已经被她抛在九霄云外了。

第二天我带她出去玩,她老毛病又犯了,跑到门口的超市不走,我说不买,你现在可以哭了,她还真很配合的哭了起来,我说你哭我抽根烟,烟抽完她还在哭哭啼啼,但没昨天哭的厉害,我问她哭好了没,没哭好就继续,哭好了咱去玩,我把手伸出去,她把小手递给我,一蹦一跳的跟着我,没在提玩具的事,我说哭不解决问题,咱们得讲道理。

我有点洋洋得意,第三天带她出去玩,她又跑进了超市,我头嗡的一下大了,这孩子没长记性啊。我跟着进了超市,她盯着玩具不走,我说玩具不买,你想哭就哭吧,然后我往门口走,神奇的事发生了,她竟然没哭,跟着我出了超市。看着她粉嘟嘟的脸蛋,我的爱心开始泛滥,差点主动给她买玩具,但还是忍住了。

我问她今天怎么不哭,她只说不哭,但不说为什么不哭,我表扬她今天表现好,给你一个奖励,买个棒棒糖,小家伙高兴的一蹦一跳的。

一个礼拜后,弟弟弟媳回来,看到孩子的变化,挺惊奇的,我和他们俩很严肃的谈了教育孩子的问题,教育孩子千万条,但千万别把孩子宠坏,我特意说了下慈母败儿的话。

我的经历,希望对您有益。


亲爱的,这个真是个熊孩子~ 不过谁家的宝宝没有熊的时候呢? 如何正确教育宝宝真的是父母一生的课题,何况是一个三岁的不是太讲道理的宝宝。

首先,我不是很建议惩罚,这个只会让他说害怕,并不会对你服气,只是说这件事我做了之后,妈妈会打,而不是理解为,这件事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我们可以每次扔垃圾的时候,放着宝贝的面说,宝宝垃圾要扔这里才对或者每次引导他自己丢这里。 如果他养成了这个习惯后,还是会出现对别人身上扔垃圾的做法,我的建议是找一下绘画本或者相关动画片去教育宝宝,垃圾应该是怎样扔的,为什么要扔进垃圾桶。

别看这些动画跟绘画,对宝宝的教育特别重要。

说个例子,有个朋友上次聊天说到, 小时候特别不爱刷牙,父母怎么教育都没有用,后来有一次看动画片,一个不刷牙的孩子,嘴里长满了蛀牙,蛀牙们还在对话,不让那个小朋友好好吃东西,疼得他也不能好好玩耍! 这个动画片吓坏了当时还是小孩的他,从那以后,不用家人叮嘱的,乖乖刷牙了!


第一,转移注意力。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小孩吵闹不听,强制灌输思想起到的效果甚微。这时候应该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对其他事物感兴趣,及时停止了扔垃圾的举动。

第二,以身作则,教会小朋友换位思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可谓是责任重大啊。小朋友很多习惯常常受父母的影响,父母日常应该做好榜样,不要做出类似这种不文明的举动。发现有朋友有这种习惯的时候,可以用互动的方法让小朋友感受垃圾被扔到自己身上的感觉,趁机教育他要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

第三,利用动画片给小朋友上课。现在许多动画片已经加入环保,文明等知识,家长可以给小朋友多看看优质的动画片,让小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做个文明好宝宝。

###

小朋友在做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前,其实是会观察家长的态度,如果在第一次做坏事的时候家长就义正严辞的批评了小朋友,给孩子心理上有一定的震慑力,让他体会到这件事情实为不妥,他下次也就不会这样做了。

题主说的,小朋友已经出现了多次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在开始的时候家长没有给孩子说清标明这件事情自己不能接受,没有严厉的教育孩子,让小朋友觉得这件自己看起来糟糕的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糟,因为爸爸妈妈并没有像自己想象中那样批评自己。然后,他觉得自己可以做这件事。
养成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的习惯确实要从娃娃抓起,从阅读抓起,我想这才应该被称为孩子的起跑线。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想让孩子爱读书,起码要有书,然后让孩子随时都能拿到,在孩子有好奇心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为他解疑答惑,让他感受到书本的神奇。我家宝贝是从1岁开始看撕不烂的小书,虽然他什么都不懂,但他可以看画,然后我说给他听,不耐烦的时候不会强迫他。2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教他唐诗,三字经和声律启蒙了,平时也买绘本,讲给他听,他特别感兴趣,经常主动拿过来绘本让我读给他听。

其次,父母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让孩子爱上读书,首先父母要拿起书本来,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对书本产生兴趣。我每次拿起我的书看时,我孩子那些他的绘本,自言自语的给自己讲故事,讲的头头是道,表达很有条理。

最后,一定要选择适合宝宝的书籍。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首先得让孩子对书本感兴趣,按照年龄的兴趣点来选择合适的书籍。比如3岁的宝宝,更喜欢生动的故事,色彩鲜艳的图画,那就买绘本给孩子看,先讲给他听,慢慢的多讲几遍,他就能有自己的理解了。前两天,我给孩子将《父与子》,讲到打猎的那一篇,父子俩看到被打死的兔子,伤心的流出了眼泪。我说:你看,小兔子多可怜,以后宝宝会打猎吗?我孩子说:不会,我问他为什么呀,他说:我怕会把我自己打死。虽然他的答案和我要传输的东西不一样,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鼓励他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够了。

通过读书,宝宝养成了好好吃饭的习惯;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种种小问题;通过学习国学知识,宝宝看到美景,会有诗意的表达,不听话的时候,会用三字经里的知识反思自己。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他可以让孩子知道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表达,如何去做。


上一篇如何给孩子选择配方奶粉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胆小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