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宝宝年龄段不一样,整体来说几点比较关键:
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准时、不拖拉等
时间是我们决策中最重要的约束,你一定要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建立时间,比如限时完成,定时完成等等,这样让孩子记住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考虑时间这个约束的,因为时间是不等人
和孩子一起沟通作息,让他参与决策,成功了一半
现在的小孩子不喜欢被安排,喜欢参与抉择,作为父母应该给他这样的权利,一旦拟定的作息方案就需要监督孩子严格执行,以及没有执行的应得到相应的改正或者处罚
和孩子一起管理时间,时间管理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时间分块、分重要、紧急等是常见的时间管理方法,另外对于晚上的作息最好固化下来,比如什么时候看电视、看书、做作业、玩玩具、刷牙、等建立一套规则与流程,这样很容易解决晚上时间拖拉的问题。
孩子作息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父母作为监护人一定要从传统说教中脱离出来,让孩子自己决定与选择,最终让他自己管理好时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对于孩子同样适用。
###宝宝作息时间表:
1、7点半到8点左右起床,洗脸换衣服。
2、8点到9点吃早饭,粥,馒头,牛奶等。吃好饭休息会听听儿歌20分钟左右准备出门。
3、9点半到11点,出去玩,带些小玩具或小车。出门注意安全。这个时间出去比较好,中午出去中饭就不好安排又没规律了!
4、11点到12点半回来休息会,准备中午饭。宝宝自己可以玩玩玩具准备吃饭。午饭准备宝宝爱吃的餐饭,蔬菜拌饭,鸡蛋吵饭等。
5、12点半到1点半左右准备入睡时间,这期间可以看书讲故事,看会动画片。到时间喝奶入睡。
6、1点半到4点宝宝睡觉时间。这期间可以安排做些家务和杂事后休息休息。尽量把要做的家务事和个人事安排在这个时间。家务事少做点也没事,宝宝活动期间还是以陪宝宝玩和照顾好他为主,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做杂事上,宝宝大了需要跟他沟通,玩为主,而不是陪着我们做家务。
7、4点起床以后,喝水喝奶出去玩。
8、6点30左右吃晚饭以后,洗澡,在家各种玩。
首先,言传不如身教。
现在有太多的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一边玩手机又玩电脑,然后又看电视。全家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的熬夜,再回过头来责怪孩子的作息习惯不好。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先以身作则。把自己的作息习惯给制定好了,因为孩子的作息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父母本身的作息习惯不规律造成的。所以榜样教学有助于孩子的模仿需求。
然后,现实社会压力太大。
在60、70年代那个年代。小时候的时候没有电脑没那么多的智能产品,也没有什么太多娱乐项目,人们都早早就睡下了。作息大部分都很规律,而且很少人会有近视眼。但现在不行,各种方面的影响。大家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有的推杯换盏,有的闺蜜KTV,有的蒸桑拿,有的美容等等。
现在太多的家长带孩子,就直接把孩子丢给电视。孩子越看越兴奋,特别是那些动画片都是孩子的最爱看,而且还离不开,一换其他节目,孩子就会抓狂,情绪也会跟着兴奋,很容易睡不着。
最后,气候的变化。
随着天气的变化,人们也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感,也会间接的影响到作息规律的正常。
希望作为家长的我们多多的鼓励孩子,并给予一定的引导。让我们共同创造营健康的环境,促进孩子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