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岁到5岁宝宝最适合学习哪种知识?

这是我整理孩子各阶段的关键期,在关键期进行不同感官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不同的敏感期,下图分享的是孩子大脑的各项功能发育的敏感期时间,对于我们开展针对性的训练非常重要!

孩子的视听、情感、语言、社交等这些功能的发育敏感期,峰值都在3岁以前,5岁以后,大脑发育的敏感性就会快速下降。

作为一个3个孩子的妈妈,3-5岁这个阶段已经是我第3次经历,老三今年刚好是4岁,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3-5岁刚好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接触外界的时间,这个年龄孩子开始离开父母,去开启他的社交,可以说孩子在3-5岁是最天真,活泼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很强,但是他心智还不足以让他去超负荷学习知识。

3~5岁的宝宝,其实也能干很多事情了,语言、动手能力都很好了,那么宝宝适合学习那些知识呢?

一、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

相比较学习算术、拼音等常规性知识,其实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

1、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了宝宝从出生一直持续到两岁多是对秩序最敏锐的时期,因此她提出秩序敏感期理论。儿童有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两重秩序感,内部秩序感指的是儿童意识到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指向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在1~3岁,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们开始有很强的占有欲,自己的东西会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当别人动他们的东西时,会反抗甚至会大哭大闹。

父母要好好利用孩子的秩序感敏感期,教会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比如玩完的玩具、看完的绘本、自己上幼儿园的书包等等。如果爸爸妈妈能培养孩子这个习惯,后面上学后可以省很多心。

2、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现在都清楚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仅能扩展我们知识的宽度,也能锻炼我们独立思考能力。阅读的习惯越早培养越好。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读书角,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的绘本区,跟孩子一起挑选孩子想读的书。3岁的宝宝,可以给他买卡片书或者布书,等大一些了,可以买整本的绘本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不要下班就玩手机或者玩游戏。

二、教会孩子基本的常识

3~5岁可以教孩子基本的常识

1、教会孩子阅读各种标识

我们平常带孩子出去玩时,可以教孩子认各种标志。红绿灯、斑马线,电梯里的报警按钮等。去动物园,可以教孩子看各种指路标、各种动物标志等。只要是社会上有的,都可以教,同时教会他规则。

2. 教孩子各种常识

比如孩子各种鱼的分类,各种小动物以及他们的特征,颜色为什么是三种啊,各类电器的工作原理等等任何常识性的东西。只要孩子有兴趣,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解,深入浅出的讲给孩子听,听不听得懂不重要,孩子有没有记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兴趣就行

###

3到5岁的孩子正在幼儿园中,从原来的小家,进入到幼儿园的大家。环境变化大,对孩子来说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那么,最适合学习哪种知识呢?

宝宝3岁时

1、培养他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的环境包括幼儿园的新环境,和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学习生活的环境。

2、生活自理的能力。这样的习惯包括:吃喝、大小便、睡眠等习惯。

3、口语表达能力,能清晰的说明自己的一些需求,表达能力上有比较大的进步。

要实现这些,需要父母帮助宝宝培养适应能力、生活自理和口语,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建立的时期,过多的批评和责骂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与哭闹。父母要建立孩子的对自己的信心。这是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核心

过去说三岁看到老”,三岁到五岁的宝宝,正是刚刚能够真正理解家长意图的时候,这时候也是他们刚刚真正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他们好好培养,让他们学习许多新鲜的知识。但是这个知识,主要还是指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01 生活方面的培养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古人尚且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以后一切的基础。在这个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要求孩子在玩耍后注意洗手,睡觉前必须刷牙洗脸,这样的好习惯可以贯穿他们一生。同时要给孩子立规矩,要求他们做事不能太过随意,这点非常重要。比如玩耍后要及时收拾玩具,出门玩不能要这要那,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等等。对于心智还在成长的幼儿来说,科学的养育过程有规律可寻的,养育3-5岁的孩子要严格遵守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的规则。切记欲速则不达。


但一切要以尊重孩子的兴趣、教学要以引导和游戏为主,不可逼迫孩子学习,否则适得其反。


一、2岁3岁的孩子可以学外语

研究表明,两三岁幼儿舌头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词汇吸收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

三岁到五岁的宝宝,最适合学习哪种知识?

三岁最适合学习独立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独立的自我意识,开始有独立的活动,但是父母往往反对,例如当孩子想干什么的时候,总是爱说我要怎么怎么样,我不怎么样”。但是我们的父母生怕孩子做不好总是事事代劳 ,特别是吃饭穿衣这样需要独立的小事。有的孩子三岁了上幼儿园了还不会,所以就出现了幼儿园老师重新教他们吃饭穿衣的事情。

还有不独立的孩子幼儿园上学哭闹的时间特别长,有的甚至哭闹一个学期一学年,妈妈舍不得放手,宝宝会更加痛苦。而独立的孩子入园几乎不哭。

你好,作为一名育儿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3-5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也有很大的好奇心,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6岁前是很重要的培养孩子性格、品格”的阶段,比知识量要重要的多。

一、家庭心理抚养

孩子在6岁前,以家庭抚养为主。父母对其性格、品格的指导、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上学会后至成人,出现的很多负面行为,都和不良的家庭抚养有关。


如,很多孩子上学后喜欢沉迷电子游戏,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6岁前,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或者经常看见父母捧着手机,认为这是正常的生活。

如,很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性格孤僻,不合群,表情冷漠。追根溯源,可以判定,在6岁前,父母经常不在身边陪伴,教于老人或者保姆看管,缺少亲密依赖关系,得不到依恋情感的满足。渴望得到父母亲吻和抱抱的时候,没有及时得到,就会压抑情感,久而久之,不会释放和沟通,造成成年后的痛苦。

二、6岁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心理语言学家发现,2岁孩子的大脑,在神经系统上有显著的有时,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突鞘,比成年人的大脑多50%,远远超于大脑需要的数量。


另一方面,孩子6岁前母语还没有占据主要语言体系,不容易受到第一语言的过滤,可轻易判断语言发音。


所以在6岁前,可以多接触语言发展。譬如:家长多读图书给孩子听,多让孩子表达,倾听。和孩子说话注意言辞,简明扼要,表达准确。

三、独立意识和任务意识

3-5岁宝宝,要逐渐适应入幼儿园,以及入小学前的准备。面对集体生活,要有独立作战的应激准备。

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任务意识。包括听懂任务要求、自始至终完成任务的能力,遵守规则。

3-5岁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高最快的阶段,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见解。

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独立性发展特点,适当的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他自由的交流、做主、判断、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

3-5岁的孩子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至关重要,可将行为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1、独立吃饭

2、独立穿衣、

3、勤洗手

4、自己收拾玩具

5、懂得礼貌


五、学习社交技巧

3-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主动和小朋友交朋友。好朋友不仅仅是玩伴,也会对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及时给与关注和帮助,顺利掌握社交技巧,有利于提高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

1、家长要给与关注,倾听。

2、多鼓励、体验和不同的人交朋友。

3、给与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4、指导技巧,帮助孩子交上新朋友

不建议给孩子过早的单纯的学习知识点。孩子的可塑性会大大降低。托马斯苏德霍夫所说: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人类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空间、音乐、艺术、形象等功能。过早的让孩子学习知识点,只会让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造成左右脑不平衡。

###

五岁宝宝应该学些什么

发展各种能力,而非书本知识。主要有五大领域,

即健康领域(身体、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领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社会学习领域(情绪积极;会与他人交往;遵守能理解的行为规则;初步认识周围环境)。

科学领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及生活用品;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艺术领域(感受和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学习内容极为丰富。尊重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幼儿才能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成功感和胜任感,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周围的信任。

上一篇九种不合格的妈妈,说得太经典了,有你吗?

下一篇乐高是一种很好的玩具,可哪来的“乐高穷三代”说法呢?看完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