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游戏
(一)吹泡泡
1.游戏玩法: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随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小朋友手拉手转圈。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的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的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的时候,小朋友蹲下。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开拉着的手,跳起来。
2.注意问题:
(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
(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
(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的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二)踩尾巴
1.游戏玩法:准备纸条若干,将纸条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的人,另一个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尾巴。
2.注意问题:
(1)孤独症儿童往往会无目的地乱跑,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对方。
(2)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孩子的角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换过来。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家长和孩子一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在小朋友互动时,能力稍强的宜扮演长尾巴的”,能力差异不要过于悬殊。
(3)为发展互动可以适当允许孩子之间的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等待孤独症儿童自己的反应。
(三)两人二足
1.游戏玩法:两个小朋友互相搭肩,将两人互靠的一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人像是长着三条腿,然后再协同一致向前走。
2.注意问题:
(1)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组成一组。孩子熟悉以后,再将两个小朋友组成一组。
(2)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一个能力强的和弱的搭配结合。
(3)走的快慢不是目的,关键是协调一致,既要彼此相互关注,因此慎用比赛的形式。
二、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游戏
语言游戏即整个游戏过程以训练语言能力为主线,强调语言的理解或语言的表达。
(一)我们邀请一个人
1.游戏玩法:将小朋友分成甲、乙两组,面对面站好。每组的小朋友手拉手。甲组的说:我们邀请一个人呀!”边说边向前走,乙组的小朋友向后退。乙组的说:你们邀请什么人呀?”边说边向前走,甲组的小朋友向后退。甲组的说:我们邀请某某呀!”(叫一个人小朋友的名字或说出小朋友的特征),被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加人到甲组。甲组、乙组可以轮换着玩。
2.注意问题:
(1)家长辅助孩子认真听。
(2)在乙组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