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立
夏
春天还意犹未尽,夏天已经悄悄到了。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天。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炎暑将临,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那么,关于立夏的礼俗你知道多少呢?
迎夏
在古代,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尝新
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腌鲜、卤虾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笋、蚕豆、豌豆、黄瓜等。
斗蛋
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再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
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
有意思的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
过了立夏,天气将逐渐炎热,很快就要进入酷暑,届时,大人和孩子都要面临暑热的考验,尤其是体质偏弱的孩子,很容易在多变的气候中生病。因此,需要在夏天的起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既能平和过渡到夏季,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1、养成勤喝水的习惯
目前天气已经有些热了,孩子出汗量比春冬季节要大些,身体需要及时补水,可以趁这个时候帮孩子养成勤喝水的好习惯。
比如早上起床后可以先喝一杯水,清清肠胃;白天也为孩子准备水壶,随身携带。而且,一定要控制孩子喝饮料,万不可用喝饮料代替喝水,尤其是碳酸饮料,不仅伤害牙齿,还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2、养成午睡的习惯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孩子身体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所以,过了立夏,家长就可以帮孩子养成午睡的习惯了。
睡午觉,能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充分休息,缓解疲劳,恢复体能,抗病能力也能得到增强。不仅有利于下午的学习和运动,而且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里休息,还能避免外出活动中暑。
3、养成勤洗澡的习惯
夏天是一个出汗的季节”,需要勤给孩子洗澡。因为汗液和空气中的尘土在一起,容易堵塞毛孔,引起痱子和脓疱疹;而皮肤的褶皱处更容易被汗液浸泡发生糜烂,尤其是身材偏胖的孩子更容易发生。
4、养成饮食清淡、均衡的习惯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有些孩子常常会食欲不振。所以家庭饮食应清淡一些,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的方法,不宜做得过于油腻。让孩子摄入适量的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的同时,也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
此外,家长也可以做各种营养保健粥给孩子开胃,如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也可以用山药、红小豆、银耳、百合等食材熬粥养胃。孩子如果上火明显,可用丝瓜、冬瓜、黄瓜、生菜等熬制蔬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