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正面管教的理念,无论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家庭教育中,都越来越普遍。
正面管教,强调鼓励式教育,强调温柔的坚持”。而这和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刚好基本相反。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相比鼓励式教育,否定教育更普遍。相比温柔的坚持”,家长们更偏向于粗暴一点儿的打骂”,而且经常不规律”。
有时候特别生气的时候就来一顿,心情好的时候,就放孩子一马,嘴上确实很坚持,经常念叨”,但是行动上,随机性比较强。
那么,到底哪一种方式,对孩子未来更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真的一无是处么?
一、两种教育方式的目的在具体分析到底哪个更适合前,我们先来看看,正面管教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分别培养了孩子什么。
正面管教,通过鼓励教育和温柔的坚持,核心培养孩子三个特征:独立自主、自信心和规则意识。
通过鼓励式教育,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同时培养孩子自信心,而通过温柔的坚持”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规矩。
而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通过否定教育和打骂,也主要培养孩子三个特征:听话、不犯错和规则意识。
通过否定教育,让孩子不犯错,而通过打骂,让孩子听话,懂得规则和规矩。
无论是正面教管,还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都强调规则意识和规矩,这是任何一个孩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只是正面管教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
二、两种教育的社会背景除了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上目的相同,在另外两个教育目标上,正面管教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完全不同。
一个强调独立自主、自信,另一个强调服从、不犯错,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社会文化的原因。
正面管教,源于西方,西方社会,是相对比较自由,个体主义的文化。在自由的文化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主要看个人兴趣。在个人主义的文化,强调一个人的独立自主性,过于依赖,会被他人歧视。
所以,在自由的个人主义社会,强调独立自主,强调个人兴趣,也强调自信。因为自信才会有勇气、动力去追求自我,实现价值。
但是传统中国社会,相对比较集权、封闭,特别注意关系。越是集权、封闭的社会,价值观越单一,越强调互帮互助,强调关系。
集权,就会强调服从。价值观越单一,越强调不犯错,不能乱来,核心是约束,不是鼓励。而关系社会,则更强调关系里的责任,而不是个人兴趣,出了问题,彼此互帮互助。工作、生活的主要动力,是关系中的责任,而不是个人兴趣和自信。
所以,西方文化自由、个人主义,所以,需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信心,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而中国传统社会,强调集权、封闭、关系责任,所以培养孩子听话(服从)、不犯错,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关系社会。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中国父母,也越来越觉得正面管教”是对的?
不是因为正面管教”本身是对的,没有绝对正确的教育方式,任何教育方式,都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都会匹配当下、未来的社会背景。
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正面管教”,也不是因为原来的中国家长是错的,而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平等、自由化、个人化,变得越来越西方化。
当代中国社会,越来越自由,也越来越开放,价值观越来越多元,选择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更希望做自己”,关系中的责任,也越来越弱化。独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大家工作、生活的动力,更多源于个人兴趣、梦想和自信,而非关系中的责任,如此,则需要我们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需要自信,否则很难适应社会。
越来越西方化的社会,才导致我们越来越需要西方化的正面管教”。
这才是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价值那么,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否定、打骂就完全无效了么?
其实也不是,但是要调整方法。
鼓励教育,不是说孩子做错了,也不告诉他,不否定它,而是说,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事儿,而否定孩子这个人,而这是中国父母最喜欢干的,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这才是否定”教育真正的错误之处,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事,而否定孩子这个人,而不是不给孩子负面”反馈、评价。
关于打骂,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无效,有时候,孩子实在太皮,打骂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打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而不是为了父母宣泄情绪,而且一定要坚持(坚持规则,不是坚持打骂),随机的教育,其实对于培养规则意识”,没有任何效果。
随机可以让孩子知道规则,但是无法培养习惯,规则意识的培养,如果只是知道,没有养成习惯,没有实际价值。
另外,我们现在反对打骂教育,也因为它只能培养规则意识,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自信来说,其实是起反作用的。
打骂,本质上是通过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做对,孩子确实可以在父母的强制下做对,但是同时,也培养孩子的依赖性,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机会。
而打骂对孩子的自信,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中国家长的核心注意事项那么,在这个文化变革时代,对于中国的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给孩子自由的爱其实只要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过度控制,孩子其实是可以理解父母的,就算父母有时候不懂教育方法,只要出发点是爱”,孩子其实都可以理解。
就算孩子小的时候不理解,长大之后,也一定会理解。
只要在有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就不可能差到哪儿去。
2、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父母对孩子强烈的爱,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事,过度担心、焦虑。
而过度担心、焦虑,很容易转嫁给孩子,指责是孩子的错,实际上,是自己的问题。
父母的情绪化教育方式,也很容易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而且情绪化,容易导致随机化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行为习惯、规则意识的培养。
所以,虽然有挑战,但是父母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社会变化太快,对父母也是挑战。
我们现在的父母,大都在否定、打骂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这也是我们唯一了解的教育方式。
但是等我们有孩子的时候,社会变了,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另外一种教育方式,而我们却不曾习得,更不习惯。
所以,教育孩子,对于父母而言,也是一个重新学习、成长的过程。
只要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愿意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尽管父母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孩子看到父母做出的努力,就能感受到爱。只要是有爱的孩子,不会太差。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长,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让孩子知道,可以通过学习、成长,解决一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