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以内的孩子,主要是培养行为习惯,以及兴趣挖掘!要做到这两点,最主要的是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好的习惯及时改进,但要注意态度和方法。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还是有道理的。
至于学习,讲道理不如读故事,逼着学不如陪着学!父母积极参与进来,才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岁是幼儿成长关键期,这个时候更应该注意习惯培养!如自已刷牙,自已吃饭!我女儿4 岁多,每天睌上会喝一杯热奶再睡觉,在睡前一定会提醒我帮她倒水刷牙,这己经形成了一个习惯,还有出去回来把自已的鞋放整齐,从小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标本,所以还得从父母自身做起!
1、建议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有的孩子因为自身言语表达能力不足,不被家人正确理会,导致脾气大。有的孩子因为手指指,家长就心领神会的去满足孩子,这都不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家姑娘7个月就开始说话了,1岁就开始可以连贯的说句子了,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主思考并主动表达自己完整的想法了。得益于从小还不会说话,我和外婆在家或在外面玩耍,都不停的跟宝宝聊天,告诉她各种事物。
2、建议在1岁半后就逐步树立规则意识。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好哭、耍赖、无理取闹都是无法胁迫家长妥协的。这点需父母及老一辈达成一致,不能在违反规则的时候,有人充当保护伞,从而破坏规则及威信。我们家2岁敏感叛逆期来,从来基本不哭的孩子,因为要一个东西,居然躺在卧室地板耍赖,我让她自己冷静,想要什么可以跟妈妈好好沟通,但是好哭、生气、耍赖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以后她都明白,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制造同辈玩耍环境。
很多孩子没上幼儿园前,都是宅在家里和小区溜达,很少能放开与同龄人玩耍。我在孕期与几位同样预产期的妈妈们交流育儿经,建立了妈妈们的友谊,生完孩子后三个月大,只要是周末就很少在家宅,都是结伴到公园、游乐园玩耍、互相串门,不同性格的小朋友会逐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不同意见发生时靠自己友好解决,而非爸爸妈妈干预。
这样在正式上幼儿园后,会很快交到朋友,不会有明显的分离焦虑。
###没有通用的好方法,以下建议只供借鉴!
一,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好老师!
二,无论何时,原则性的东西绝不妥协!
三,培养兴趣,无论怎样,培养兴趣可以增加亲子交流!
四,培养习惯,三岁左右主要培养他的作息时间和吃饭时间!
五,开发潜能,三岁已经有很多的意识,所以以现在开始亲子游戏不单单是陪着玩玩具!
###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犹如一张白纸,而家长就像一个画家,至于最终孩子会成为一幅成功之作还是失败之作,那就要看家长了。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教育三岁前的孩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