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3岁娃自言自语疑得妄想症,家长讨厌的这几样,恰恰是娃变聪明了

"

孩子在没出生时,大部分家长对娃的心愿都是健健康康就好。可是等到孩子落地了,父母的心愿又开始膨胀”起来,希望他们聪明些、懂事些、好看些,总之就是与众不同,出类拔萃。

秉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却发现小宝宝越长大越后退”,开始怕生、恶作剧,甚至撒谎了,这下可惹急了家长,如此宝宝还可培养成栋梁之才吗?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这些表现,恰恰说明孩子变聪明了,家长要做的不是打压和躲避,而是在了解原因后,开展有效的指引和辅助,这样才能让宝宝在变聪明的路上节节高攀哦!

自言自语说有隐形朋友”陪伴,吓坏宝妈

强强(化名)2岁半,他是属于说话较晚的类型,快2岁时才会叫爸爸”、妈妈”,可是自从他会说话开始,就经常自言自语,而且仿佛一刻也停不下来。

无论是坐着看电视,还是自己在发呆,或者是在玩玩具的时候,强强总是口中念念有词”,宝妈仔细听过,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

有次孩子还和妈妈说,他在和小红对话,小红很漂亮,是个小姐姐,经常陪他聊天。

仔细回想一下,孩子身边并没有这个人,这可吓坏了宝妈,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妄想症。

她把担忧发到宝妈群里,结果得到的答复是这不算什么,我家孩子还能和汪汪队通话呢”。

分析:

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躺在床上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和单个词语作为消遣。4-10岁儿童所说的话语中,有20%-50%的是自言自语。

出现这种情况有几种原因:

a.向自己表达情绪和进行宣泄,自顾自地在讲内心的感受。

b.开始具备幻想能力,和玩具或看不见的东西对话,表现出来就是自言自语。

c.对事物进行思考,并对思维进行整合和输出,只不过这种输出是向内的,即只对自己说。

d.孩子平时与他人的交流是外部语言,而头脑中形成观点但又说不出来的是内部语言,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过渡阶段,说明你的娃头脑开始储能和要发声”了。

所以你看,孩子自言自语就是他变聪明的一个表现,家长不必担心和厌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现象自然就会消失,而且他不会记住有小红姐姐”这个人的。

应对:

a.自言自语的孩子,和父母有眼神交流,能回应家长的话语,与他人交往顺利,是其阶段发展的特点,或者说是童趣,家长不要轻易打断,也注意和自闭症、妄想症等分开。

b.父母应陪着孩子多玩游戏,在游戏中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可以让孩子来制定规则,并把他的想法说出来。

c.看图说话是一种古老而又十分有效的方法,它能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看到生人就往怀里钻,20多个娃就她吓哭了

小眉(化名)在很小的时候是个乖乖宝,属性温和,谁抱都行。谁知到10个月大后却突然变得怕生起来。

每当有陌生人出现,她就会拼命地往宝妈怀里钻,如果家里来客人坐在沙发上,她更是连地都不下了,搞得客人很尴尬。

有一次20多个小朋友在小区广场玩,清洁工爷爷进来打扫卫生,其他孩子都没啥反应,小眉却吓得哇”的一声哭出来。

奶奶只好牵着她的手回家,还说这女孩子真没出息,要是男孩儿就好了”。

分析:

怕生,恰恰是孩子见过世面”后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首先证明孩子能区分人脸,不再是脸盲”了,他能够抓住每个人的特点了;其次,孩子开始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意识,知道和照顾自己的人在一起,这是智力提升的表现。

a. 差不多在宝宝6个月以后就开始出现怕生现象了,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区分熟人和陌生人了,是一种进步。

b. 亲人尤其是宝妈和孩子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依恋关系,孩子不允许别人介入,哪怕看到陌生人对娃来说都是种威胁,所以会有些反感,呈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性。

应对:

a. 带领孩子多接触人,到不同的环境中去认识不同的人,锻炼胆量,但不强求。

b. 对于0到3岁的孩子来说,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十分重要,不能随意将宝宝交给陌生人,也不要让宝宝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

c. 鼓励孩子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交往,远离那些脾气大、爱推搡的孩子。

他是恶魔宝宝”吗?乱丢东西、乱涂乱画

说起自家儿子的罪行”,小峰妈用罄竹难书”来表达。小时候明明是个天使宝宝,如今却秒变恶魔”,宝妈掰着手指头开始数落小峰的坏”行为。

宝妈说:乱涂乱画,我家墙上、柜子上现在都是他的作品,手痒的很,然后还乱扔东西,你越说他越来劲。再小一点的时候是撕纸,那纸抽给你撕的,一丝一丝的,大小都差不多,能把你气死……”

分析:

案例中的小峰其实是很多孩子的缩影,他们往往在某个时间段变得非常淘气,开始各种恶作剧,撕东西、破坏玩具、咬人、抓头发、乱涂乱画、乱扔东西……

有时候,家长眼中这些不好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成长中必经的阶段,也是因此而变聪明的,不信咱来看看原因。

a. 撕纸差不多是每个小朋友都会经历的阶段,其实这是他们精细动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预示着小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在增强,是件让人感到惊喜的事情呢。

b. 乱涂乱画的孩子很可能已经进入了书写敏感期,通常在孩子3.5岁到4.5岁间出现,孩子会突然对认识符号、书写符号产生兴趣。

c. 孩子乱丢东西,甚至会用很大的力气来扔东西,其实这是他们在试探自己的力量、感受自我力量的表现,是孩子身体健壮、好奇心爆棚的一种体现。

d. 以上这些行为,归根结底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萌芽,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动作,哪怕只是很微小的撕纸来认识世界,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把握世界,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标志。

应对:

a. 对于爱撕纸的小宝宝来说,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吃纸,也不要撕那些硬度较大的纸张,以免伤到孩子。

b. 对乱涂乱画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家长给他找来固定的纸和笔,让孩子自由的发挥,要以欣赏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画字”行为,多鼓励。

c. 乱丢东西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纠正他带有攻击性质的这类行为。其次带领孩子多开展户外运动,或者其他有意思的游戏,释放孩子精力,转移注意力。最后给孩子找可扔的替代品,比如篮球,让孩子的好奇心找到合理的靶向。

总之,孩子的种种异常”行为,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这些都是孩子变聪明的表现。家长要做的就是,掌握好方法帮孩子打好辅助”,全心付出,静待花开!

你家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作妖蛾子”的表现?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晓丹育儿,专注家庭教育,关心宝贝成长,关爱宝妈心情,记得点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