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转换一下心情。准备好,开始折纸,你和孩子分别折5只纸鹤——折好了吗?
那么我们先从孩子的纸鹤看起吧!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和平衡感如何?如果再联想到孩子折的速度和选择折纸时的样子,透过这5只纸鹤就能发现孩子的种种倾向。
他喜欢什么颜色?是喜欢都折成同一种颜色呢,还是喜欢不同的颜色?比较拘泥于颜色还是形状?从翅膀伸得笔直的纸鹤可以看出孩子认真折纸的样子,从有点儿歪斜的纸鹤可以看出孩子重视速度的身影。
人生来就各有各的脾气。性格是行动和考虑问题方式的基础。不管5只纸鹤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信息,都折射出了孩子的性格。你折的5只纸鹤也透露了你的性格。
把你的纸鹤和孩子的5只摆在一起看看。
10只纸鹤反映了你和孩子的现状。即使从中扣除经验的差距,从颜色、形状、平衡感等也或多或少能看出“不同”吧?那也可以说是你和孩子性格的“不同”。这不是断言孰对孰错。纵然有“不同”,也不存在“不对”。
“不同”比较少,和父母性格相似的孩子也许对父母来说更容易接受,但是父母也会有简直就像看到自己一样感到焦急的时候。相反,“不同”比较多,和父母性格相反的孩子,也许让父母困惑的言语和行动很多,但他们的一些令父母想不到的想法也许能拓展父母的视野。
不管怎样,如果把父母的性格作为“正确”的标准来“矫正”孩子行为的话,那么自己天生的性格没有得到认可的孩
子,就有可能会觉得“大人不喜欢自己”。
而如果在看清楚互相的性格,了解了“不同”之后再观察孩子,那以往感到不满的地方也许就会当做“那是孩子的特性”而接受了。
和俊拉着爸爸的手去摸马,是在“讨厌碰马又更不想让爸爸失望”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这是“慎重派”的他才有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