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言谈举止不大得体,或是某位女性服饰俗而不美,你也不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对人投以鄙视的目光。
假如你与某人话不投机,你应该认识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他的权利,而不要挑起舌战。
假如有人对你不客气,你用不着计较,更不必反唇相讥,可一笑置之。
这就是社交中平等和宽容的原则。
社会交往中,友谊第一,既然大家都是朋友,就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因此,对相互间人格的尊重,友好和善的态度,亲切轻松的气氛,就显得格外重要。
平等真诚,宽容大度从来是高尚的美德。而自命不凡、咄咄逼人、尖酸刻薄、或者搬弄是非、妒嫉多疑,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不受欢迎的。
不少人常常为受到别人的侮辱和嘲弄而感到苦恼,这固然是生活中的一个不快。可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侮辱了别人,自己也并不快乐,甚至痛苦比被侮辱的人更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捉弄人,搞恶作剧,或者把别人的生理缺陷或弱点当成肆意嘲谑的资料,摹仿别人口吃,或者起一些诸如“独眼龙”、“面缸”之类的侮辱性的外号,把关系搞得很不愉快。他们给人造成了精神上的痛苦,还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殊不知,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情来体现的。奚落侮辱别人,拿别人取笑开心,实际上是在降低自己的人格。
迁怒于人也是不平等待人的表现,因为从根本上说,受迁怒的对象往往是你自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你的人。
当一个人遇到工作不顺心,精神不愉快,或夫妻纠纷,亲友斗气,邻里不和等烦心事时,常会把心中的无名火发泄在别人身上,无端地伤害与之素不相干的亲友或同事。还有的人心中有怨气时,在家里大显威风,对着自己的亲人出气,闹得全家不宁。
动不动就怒火中烧,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发怒之际迁怒于人,更不足取。这样做,有时也许能使自己得到一时的痛快,但这种痛快却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而且,迁怒于人,也并非是消怒、息怒的良策,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旧怒未消,又添新愁,造成恶性循环。
爱迁怒于人的人,根源在于既不能自爱,也不懂爱人。人一踏进社会的大门,忧患往往与之俱来,谁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果心胸豁达些,纵然有点小不如意,也会自宽自慰;而一个人时时想到别人,处处体谅别人,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也当化怒容为笑脸。因此,改掉迁怒于人的坏习惯,说难也不难,这就是加强自我修养,学会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