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这个视频上了热搜,一个孩子打游戏上瘾,父亲没办法,只好把孩子手机没收。
谁知上了瘾的孩子,不仅不听,还把门锁上,不让父亲回家,父亲急了直接从楼外攀爬,结果不小心掉下了楼,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毁了。

父亲没了谁来挣钱养家?这孩子,以后打游戏可没人管了,他会怎么想呢?是庆幸还是以后生活在无穷无尽的后悔中呢?

管教孩子成了对抗,较劲,两败俱伤精疲力尽,这种模式在很多家庭非常常见,鹿妈总结了一些,分享给大家。
1、对暴力管教也上瘾,不听话就打,简单粗暴直接有效,这样的管教孩子有两种人生模式,自卑懦弱和怨恨忍耐。当孩子长大,到了青春期,你才会越来越觉得无力感,管不住,管不好。逆反对抗就来了。

2、没有长线引导,建立好的习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坏习惯的诱惑,比如孩子打游戏看动画片小视频,很容易上瘾,上了瘾的孩子,有些行为很难纠正,越难纠正,家长就会越焦虑,越焦虑越倾向于简单直接的阻止。
3、家长命令式管教
这个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式父母潜意识里,我是你爹妈,你就得听我的,我是为你好,很容易把孩子婴儿时期的保护方式,延续很多年,那个时候孩子小,离开我们的保护就无法生存行走,刚会走路,又没有危险意识,在这种意识习惯下,很容易把保护不知不觉中过度成控制。

4、从不交心很少沟通。
因为不能把彼此双方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彼此没有交心的需要,认识不到沟通的重要性,这很容易让亲子关系中的管教产生很多误会,产生敌对情绪。
5、把家庭教育过成堵截,约束,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例如没有时间陪伴,也没时间解释,把担心变成了通通的拒绝,孩子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也会被不加区分地拒绝,这会让孩子有很多怨言。教育需要时间和精力,这是个大难题。
6、情绪控制不好,喜欢责备人。
这属于管教方式方法的问题,部分家长有这种处事习惯和模式。
比如正在吃饭,3岁的孩子不小心把饭洒了,有些家长就习惯责备: 我提醒你多少次了,让你好好吃饭,好好吃饭就不听,看撒了不是”,更严重的是连骂带推搡。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安慰,需要的是理解,出现意外,犯错,孩子也不开心。
很多家长不注意这个,上海跳桥中学生,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孩子发生打架,母亲在接孩子的途中,把车停在川流不息的路中间,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一怒之下跳下桥,母亲眼睁睁没有抓住,抢地痛苦,令人痛心,可这样的激情教育,孩子不知伤了多少次,真该每个类似父母好好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