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消费调查表明:我国大城市儿童每月平均的消费水平在800元人民币以上,这充分说明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是不惜重金的。那么,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是否与这样较高消费水平成正比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家长都无暇顾及和保证孩子营养摄入的充足”和均衡”,由此造成的个体差异”就会体现在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上。
儿童更需要优质营养。因为与成人相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就是营养,包括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
孩子的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因素我们很难去改变,如遗传等原因。但营养作为一个可控制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来说是重要要素之一。儿童时期,孩子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不比成年人少,如果在儿童时期营养不均衡、生长发育不好,不仅影响到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智力的发育,还会对儿童成年后的健康甚至寿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好比地基一定要打好,才能够盖高层的大楼;如果这个地基打不好,以后就难以弥补。
衡量孩子营养状况的两个关键词也是标准即充足”和均衡”。充足”,解决的是够不够的问题;均衡”,解决的是搭配合理不合理的问题。
够不够”就是要先看孩子是否吃饱”,这个饱”不是狭义的肚子不饿”,而是营养专业上的营养素摄入是否充足。评价儿童营养素摄入是否充足有个专业名词叫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的。这是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适合中国居民和儿童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标准。
儿童虽然年龄小,但是与成人相比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不少(见下表)。孩子的胃容量小,吃不了太多东西,同时牙齿和胃肠的咀嚼和消化功能都不如成人。因此,在儿童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上就产生了与营养需求的矛盾。所以做到儿童营养的充足”很难。
而就营养均衡”这一标准来看,也存在一些阻碍”,概括来讲就是少”、挑”、急”。孩子年龄越小,食物的选择范围越少。所以客观因素决定孩子食物选择的范围就不如成人多;孩子有特殊的摄食心理与行为,如挑食、偏食、厌食,导致食物摄入不足而易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父母工作节奏比较快或是孩子赖床起得晚等原因而造成早餐吃得匆忙没有质量,也就更难达到一天的营养均衡。
充足”和均衡”做不到位就容易引起营养不良,由此对孩子有以下负面影响:免疫功能低下、贫血和骨骼生长问题。家长尤其关注孩子的免疫力”,易患感冒就是孩子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表现。如果把孩子的免疫力比作一个城堡的话,那么搭建这个城堡的钢筋”就是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是制造对抗感染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等)和抗体的主要成分;许多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锌、铁等)在人体吸收或运输时也必需蛋白质作为载体;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对免疫功能有特定作用,而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充足与均衡是强健免疫的营养基础。
在孩子膳食安排上很难做到充足”和均衡”的情况下,选择儿童型蛋白质类和维生素类补充剂是弥补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