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儿科医生:新生儿如何照料?身体发育、教育和喂养指导都在这里

"

我是伊娃妈妈,14年儿科专业医生。我很乐意分享我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够帮到你,让育儿变轻松。敬请关注我,每天有收获。

今天跟大家分享1月龄的小婴儿各方面的一些指导,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

一、身体发育方面

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儿科医生:新生儿如何照料?身体发育、教育和喂养指导都在这里

二、早期教育方面

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斑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

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宝宝的各个感官都应得到刺激才能促使大脑的神经发育,如果缺乏刺激,只让宝宝吃饱就睡,宝宝的大脑神经细胞数目会减少,神经纤维联系减少,造成智力落后,情绪冷漠。

所以对宝宝进行适宜的感官刺激,设定视觉、听觉、触觉的练习非常重要。

此外,妈妈还要注意为宝宝提供手的抓握练习,允许宝宝吃手,这样可加强手口联系。

竖抱宝宝或者让宝宝俯卧抬头是训练其颈部肌肉的好方法,只是妈妈要掌握好度。

宝宝发笑与发音需要妈妈来激发,让宝宝早些露出笑脸和发出声音,使宝宝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更乐意与人交往。

儿科医生:新生儿如何照料?身体发育、教育和喂养指导都在这里

三、喂养指导

1、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①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②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③生后体质量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质量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④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⑤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坚持6 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①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 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 个月。

②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 ~ 8 次或更多。

③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④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 月龄前添加辅食者,应咨询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儿科医生:新生儿如何照料?身体发育、教育和喂养指导都在这里

3、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①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②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 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10 次以上。

③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④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 μg(400 IU)。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①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儿科医生:新生儿如何照料?身体发育、教育和喂养指导都在这里

②以下情况很可能不宜母乳喂养或常规方法的母乳喂养,需要采用适当的喂养方法如配方奶喂养,具体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禁忌和适用的喂养方案请咨询医师或营养师:a. 婴儿患病;b. 母亲患病;c. 母亲因各种原因摄入药物和化学物质;d. 经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③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6 月龄内婴儿。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①身长和体质量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② 6 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质量,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③选用《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④出生体质量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⑤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儿科医生:新生儿如何照料?身体发育、教育和喂养指导都在这里

其次是妈妈要注意的:

•哺乳期女性每天吃蔬菜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应该占2/3以上,以补充维生素A源和钾。

•哺乳期女性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质25克,奶制品和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水果的摄取会影响母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应格外注意每天吃水果。

大家喜欢我的分享吗?如果喜欢可以点赞、收藏或者是关注我。也可以给我留言,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