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封建思想根植很深的国家,在中国人心中,皇权、夫权、父权是无上大的权威,是人必须服从和遵守的。在这种精神统领下,“孝”是人子必尽的义务,甚至是“愚孝”,总之无论父母对错,都应遵守,也就是要“听话”。今天的我们.必须要明白,家长和前辈的话固然要听,但也需说得有道理。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世界信息的沟通互动如此之多,作为家长,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当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很重要,但也不是说,可以任由孩子无目的、胡乱地发展.而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想法,培育具有独立意志、敢于承担责任的21世纪的人。
给家长支招:听话与不听话“相结合”
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人的传统是小孩子要乖、要听话。于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一些反抗行为很反感。而对那些惟命是从、听话的孩子更为喜欢。这些家长认为,听老一辈人说话,孩子能少走弯路、少碰壁。因此,在教育理念上,孩子应该跟从父母的意愿。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针对孩子的特点,会合理安排他的学习进程。事实上,允许孩子可以“不听从”家长的指挥是一个家长的智慧。如果孩子都按照爸爸妈妈的看法、思维去做事情,那么这样的孩子将来也难以独立。时此,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得出的结果是,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这个概率仅仅有26%。而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有反抗行为不是什么坏事,这对培养坚强的独立意志很重要,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要求孩子听话,这种权威的实质是对人的控制。作为家长,在我们重视孩子的将来,认为“我是在为你好”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应该重视的是自己的判断能否理所当然地规划、指引孩子的人生。我们更应该明白,真正对孩子的好,前提是尊重,尊重的本质是内心无限重视,包括孩子的思想、情感、愿望、喜好,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