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是中国人大多数家长认为的育儿模式,这是民间一句古训;男孩要穷”养,吃苦受罪,历经沧桑,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有担当;女孩要富”养:生活精致、无忧无虑,优越的生活就像一针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

从字面理解,穷养即使让孩子从小受尽贫穷之苦,富养既是让孩子享受衣食无忧,我想这是大部分家长的理解和认知,也是很多家长育儿法则。根本很少有人从更深层的去思考穷养和富养的标准和真正涵义,回到现实,我们姑且不看,也无需看,因为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大家共有的理念,不可能从新去定义富养和穷养的标准和内涵,如果需要重新定义,可能还需要先教育家长了。
在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理念在十几年前就传的沸沸扬扬,穷人富人纷纷效仿,都望子成龙。可是,事实如何?真的是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就能让孩子非富即贵,明白事理,懂得是非?

对于穷养儿富养女的教育观念,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怎么看:





盲目跟随,没有标准,没有方法的穷养男富养女又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留学生机场弑母”案件吗?在日本留学五年的汪佳晶,25岁了,从未勤工俭学,每月张口找母亲要7000元学费和生活费,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是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然而,更让人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在没有生命危险后,还以孩子有精神病”为孩子辩护,但最终还是输给了法律。是什么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自己举刀相向的恶魔?正是家长自己对孩子的无底线的溺爱,无底线的物质满足。
难道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我们在静下来,仔细观察一下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一群年轻女孩,他们从小都是父母的小公主,享受到人间最无私的爱和奉献,那就是父母的溺爱,要什么给什么,甚至是呼风唤雨。毕业后,总觉着人生处处是险恶,工作中不能受气,只有自己开除领导,从来没有领导开除自己的份,耍男朋友总觉得男朋友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长相三分,化妆三分,就觉得自己有九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

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谈谈你的感想吧!
因为穷养,让孩子长大之后没有自信,害怕,胆小,不敢承担,甚至有些变得很娘的男孩。当今国情,女士地位足见提升,然而所谓的耙耳朵日渐盛行,这是事实,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坏事,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男性如果失去了原本的阳刚之气,那是一间非常可怕,后怕的事情。
但是家长们被这所谓的男穷养女富养思维迷失了真正的教育方法。
据报载,湖南曾有一对生意上十分成功的父母为了培养他们已经有些纨绔习气的孩子,选择了变卖所有家产,并对自己十六、七岁的孩子谎称已破产,带着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去种地的真实故事,可能可以给家长们不小的启发。其实,这样是教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理念。作为家长,应该理性教育,科学教育。

什么是理想教育,科学教育呢?
我认为,如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有共同的教育目标,既是让孩子心中有爱,胸中有志,行中有为,脑中有德,不管是穷还是富,都需要有真正的人格,人品,人性。即使是穷养,穷养应该是让受苦,明白世事,富养应该是精神指引,明辨是非。男子要从小知道自己身背家庭的责任,知道吃的苦中苦的道理。不是说要穷养,是说要男子明白吃苦的道理,女孩长大后面临这个世界的诱惑要多些,所以在从小富养”的情况下,遇到诱惑不容易迷失了自己。
当今社会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素质的竞争。其实,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直善良的品格。古典经典《弟子规》就精辟地告诉我们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育的教”字就是孝在先文在后,可见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

所以,培养孩子主要是心界,人的行为,观念,习惯来自内心,有一颗正己正念的心,才会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心界的培养主要是来自适当受挫,适当吃苦,适当鼓励,适当奖励。其次,才是打开孩子的眼界,这需要适当放纵孩子去走自己的路,适当让孩子触摸金钱,权力,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的三观中成长。
欢迎讨论关于孩子培养的话题,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