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作业母慈子孝,一教作业鸡飞狗跳——这绝非网上流传的段子,而是无数幼儿父母正在经历的绝望”。
孩子要么不会数数要么一算就错,数学难道真的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0-6岁孩子处于感官学习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智还没有完全发展出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理解的能力,学数学、文字等抽象符号时不能像成人一样去理解,所以即便你说一千道一万,孩子也总是记不住,就更别说实际运算了。
那么,为什么接受过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数学普遍很好呢?很多学校或早教机构也会采用蒙氏数学,可取之处到底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通过认识几个教具,了解一下蒙氏数学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孩子能通过操作和动手去工作来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孩子在3-4岁一般都会数数了,可以顺口溜”般从0数到100,但不见得理解数数背后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蒙氏数学区的第一个教具是数棒,孩子内在的数字感跟语言上的数数能够结合,开始逐渐理解数数的意义。

数棒首先让孩子从感官上有个初步的探索和认识,红蓝相间的单元帮助孩子建立了对数量的抽象。
演示每个数棒的时候会数每一个单元,经过多次练习和一些跟1-10相关的数数的游戏后,孩子对于数数的目的和相应的数量就有了一定理解,接着就会引入抽象的符号: 数字砂纸板。

演示数字砂纸时,蒙氏老师会用手指描摹这个数字,让孩子通过触感了解数字的抽象概念,同时也会使用蒙氏特有的三阶段学习法”:
第一阶段介绍物体的名字;第二阶段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孩子识别每一个名字对应的物体,不断练习;第三阶段让孩子说出每一个物体对应的名字。经过三阶段学习法”的不断练习,孩子能够全部识别1-10的数字符号后,接下来就需要通过教具:数棒和卡片,将实体数棒和抽象数字符号联系在一起。

这样通过具体到抽象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将1-10的数字概念介绍给了孩子,以此掌握最基础的数字理念,才能够自由探索其它复杂的工作。

接下来,给孩子介绍十进制系统”:通过黄金珠子和卡片引入了 个”, 十”, 百”, 千”的概念,同样先从具体的实物黄金珠子再到抽象的符号卡片。

当孩子通过不断的练习,熟悉这些概念并且能够构建上千的大数字之后,就会依次引入加乘减除的概念:

同样先使用由实物黄金珠子组成的银行游戏”形象生动地引入加乘减除的概念,然后再引入更为抽象的加减乘除符号运算,每一个工作中都会有相应的检验机制来帮助孩子自行探索和发现错误并纠正。

值得注意的是,介绍数学区的教具时,都会先从整体概念到细节内容,这样孩子头脑中就会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这也是蒙氏数学区别于传统学校从小到大识数”的教学方式:很多孩子对小数量会比较熟练,但是遇到大数量就会比较抵触或者不太自信,他们会感觉大数量是更高级别的内容,更有难度。
但是蒙氏中大数量和小数量是按照不同家族”(个家族,十家族,百家族,千家族)同时引入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就不存在难度区分。

与此同时,蒙氏的教具设计考虑到对孩子的吸引力,将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融入游戏中。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不会感到枯燥,保持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比如下面的邮票游戏”,通过代表不同数字的小邮票”可以实践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同时这个也是银行游戏”抽象化的延伸。

蛇游戏”也是相当寓教于乐,代表不同数量的五彩缤纷的珠子,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或者设计来构建不同形状的蛇”,最后通过金色珠子充当对比珠子,来让孩子熟悉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孩子会很乐意地设计不同形状的蛇”,一点都不会感觉到枯燥,在不断地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蒙氏数学教具的设计和用途都是循序渐进的,旨在建立孩子的数学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数学逻辑,而非传统的死记硬背”。
如此一来,孩子不仅学得快,而且兴趣渐浓,逐渐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并获得成就感,也就不存在一算就错一错就被骂的相互折磨”了……

蒙氏教育数学区教具还有更多,都富含逻辑与趣味,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蒙特梭利幼儿园的CASA环境体验一番,想要把教具淘回家的冲动就更加强烈了~
如果一个孩子3-6岁都在一个成熟的蒙特梭利CASA环境中度过,那他在上小学前就基本能掌握以下学习技能:
完成百万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万位数的四则运算,甚至应用题都能涉及;在语言方面,孩子们可以达到独立阅读的能力;孩子们对学习的感受是很有趣的,他们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相信这更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能力。如果你在为孩子算数能力烦恼,找不到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趁早尝试一下蒙氏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