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拉近亲子关系的法宝,请给与我们孩子您的耐心

"

01

欢欢,别玩玩具了,快去写作业。”妈妈说完又去干家务活,孩子却是无动于衷的继续玩着玩具,妈妈一会出来,孩子还是没有做到写字桌前,又去催促孩子快点写作业,孩子却完全没有理会妈妈的话,依旧没有写作业的意思。这时作为家长一般都会爆发,理由有两个,一是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二是感觉对于孩子已经没有了办法,消极情绪爆发。

孩子面对我们的吼叫刚开始可能会产生恐惧,马上按照父母的号令去开始写作业,但是次数一多,孩子已经摸透父母的脾气,父母的吼叫已让他们漠视,或者出现反抗情绪。

一般克制不住自己的父母遇到以上情形会增加对待孩子的语言暴力,或者直接用武力去征服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权威,不按照我的意愿办事的后果是什么?

拉近亲子关系的法宝,请给与我们孩子您的耐心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吼叫及打骂孩子,在我们周围经常见到,已经习以为常。

表叔家的孩子因为从小山村考上首都的大学而被人广为赞扬,但是年少时的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渣,高中时期经常因为逃课、吸烟等问题而叫家长,他的父亲虽是一名乡村教师,但对于儿子的教育也是打骂为主,却也没法将孩子的恶性改掉,那年孩子又因为偷窃问题被邻居抓了现行,父亲的脸面低到了极点,一股怒火直接将孩子绑到柱子上,村里人只知道皮鞭声响了一个晚上,孩子被打的快奄奄一息,差点没了生命,但还是没有像父亲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那晚过后,这个孩子就收了心,一心扑在学业上,最终考上了大学。

这个事情让周围的人更加肯定了棍棒之下不仅出孝子,还出人才,打骂教育更是在周围日益盛行。

人们往往只看到表象,不去深究本质问题,表叔家的孩子确实考上了大学,但是自此他从未回过乡村,从未回家看过父母一眼,那一走,就是永别。极端的教育模式有时会将孩子逼迫的极限,但同时也在磨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02

哈佛医学院长达11年的研究证实,长期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大脑用于学习和记忆的区域会发生萎缩,让孩子智力受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些伤害几乎是永久性的。

拉近亲子关系的法宝,请给与我们孩子您的耐心

大宝刚上一年级时晚上做作业磨磨蹭蹭,写着写着就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要么就去玩削笔刀、橡皮等,那时教育孩子我也没有经验,有时气的我浑身发抖,我的怒吼只能让他专注的写一会作业,但是作业出错率特别高。像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我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我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孩子身上,我也希望他能觊觎我的权威而努力一点。直到老师的一通电话将我浇醒,因为在家里对于孩子过于严厉,孩子在家里不仅浑浑噩噩,在学校里老师反映孩子好像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对于老师的提问根本无动于衷,上课时也是经常发呆,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沉默。

那一刻我很震惊,孩子以前学习不是很好,至少态度是端正的,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厌学的征兆。我和老师交流了一下我们最近对于孩子的教育模式,老师告诉我们孩子在一年级应该以鼓励为主,过度惩罚只会加重孩子的抵触情绪。

此后,我开始阅读大量有关孩子教育类的书籍,逐渐改变我的教育模式,我开始和孩子沟通,不管遇到让我多么暴躁的事我都试着沟通和他解决,有时实在受不了,我就将自己关在卫生间冷静2分钟,再出来和他沟通,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让孩子重拾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莫里.施特劳斯对于体罚与未体罚的孩子做过一项研究,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受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笔经常挨打者高处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差距高达28分。

可见长期打骂模式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智力影响是成比例增长的,打骂时间越长,对于孩子的智力伤害越大。

0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

在《 爸爸去哪里》中林志颖就是一位很有耐心的爸爸,当时的KIMI年龄小,胆子也比较小,对于需要小朋友合作的活动,KIMI都不能顺利完成,有时会因为离开爸爸而哭鼻子,面对自己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节目组的安排,林志颖并没有大发雷霆,他很耐心的劝导KIMI去参加活动,告诉小KIMI应该怎么勇敢的去面对任务,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林志颖从来没有去对孩子说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放低姿态,一直蹲下告诉孩子你可以怎么做。

KIMI在爸爸的耐心教育下,一次次的突破自我,由开始的胆怯逐渐融入到这个集体,和小朋友们独自去完成任务。

拉近亲子关系的法宝,请给与我们孩子您的耐心

孩子本是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一点一滴的学习知识与生存技能,人无完人,作为家长不能用高标准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正是因为需要我们的教导,父母”二字才有了一份责任所在。

我曾经在读者里看到一位作家的自述,他本是是一位愚钝的孩子,人们都说他不聪明,但是只有父亲相信他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那年麦子丰收时,他和父亲顶着烈日去交粮食,父亲大字不识一个,因为害怕被坑,就让家里唯一识字的儿子早早换算好麦子的斤两,因为与交粮的管事的算的价格不符,父亲就认定人家骗他,从来不会质疑年幼的儿子也会出错。那场纷争是闹得面红耳赤,引来了大量的人围观,直到有人指出是年幼的儿子犯了错,父亲虽然丢了面子,但在回去的路上,只对儿子说要好好读书,不要像他一样大字不识惹人笑。当时的作者说自己已经为此羞红了脸。

正是由于父亲对于他宽容及无条件的爱,让他树立了信心,在此后努力读书,成为他们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他对于父亲的感谢和爱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就选择创业,在一般的家庭对于孩子的这种叛逆行为绝对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的父亲选择接受孩子自己的选择,其实众始百般不愿,父亲都将自己的脾气收敛起来,选择给予孩子机会。

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往往给予别人宽容与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宽容留给我们的孩子,不要让我们的爱加上承重的枷锁,退一步海阔天空。正确耐心的教导,不仅孩子开心,在未来的十年里你也会感受到自己从内心所散发的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