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1周岁宝宝只会喊爸妈?这3个方法,简单实用,让孩子词汇量暴涨 一周半的宝宝只会喊爸爸妈妈

"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语言发育节奏,但他们通常会在一定的年龄具备某些语言能力。

这份美国儿科学会对于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的指南可以参考一下,但谨记,这只是一份指南,并且存在着偏差值。

大多数1岁的宝宝能够:

寻找声音来源,并能够找到

一周半的宝宝只会喊爸爸妈妈

当你叫他名字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有反应

挥手表示再见

当你指着某个物品说看……”时,会看过去

有音调地嘟嘟囔囔(声音起起伏伏,好像他们在说句子)

和你轮流说话”——当你说话时他会听,当你停下时他会说

对爸爸说da-da”,对妈妈说ma-ma”

至少会说一个词

如果想要某个东西,会指着它并且发出声音

在1岁-2岁之间,大多数宝宝能够:

遵循一定的指示。刚开始是当大人说话并且用手势时,后来仅仅听说话也能遵循指示

当被要求的时候,能从另外一个房间拿东西

当被问到的时候,会指着身体的一些部位

指着有趣的东西或者事情让你看

拿着东西到你面前给你看

指着某个东西,让你说出东西的名字

当被问到的时候说出一些常见物品或者图片的名字

喜欢假装游戏(例如,假装炒菜)。他们会对你或者喜欢的动物/娃娃用手势或者说话。

建议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参考哦。

1周岁宝宝只会喊爸妈?这3个方法,简单实用,让孩子词汇量暴涨

其实从1岁多开始,孩子似乎突然就明白你说的一切。你说出午餐时间,他会到餐椅旁边等着;你告诉他鞋子不见了,他会帮你找。刚开始他的反应简直吓到妈妈。他真的懂了吗?没错。他正按部就班地发展着他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呢。

所以平时也可以关注一下孩子的这些反应,和说话一样,这也是孩子在进行语言发展的表现。

另外,语言发育迟缓其实是最常见的一种发育迟缓,5个孩子中就有1个会比同龄人说话要晚。有些孩子也会因为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需要而出现行为问题。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此类问题可能是听力原因、智力原因、家里缺少语言刺激或者家族的语言迟缓遗传。大多数情况下,原因都是不可知的。

如果还是很担心孩子的语言发育,建议可以去咨询一下医生。另外,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停止说话或者做以前能做的事情,也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1周岁宝宝只会喊爸妈?这3个方法,简单实用,让孩子词汇量暴涨

02 三个方法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

引导宝宝说话的方式其实很多,但因为语言的要义和核心是为了沟通和理解,所以我们能够最佳助力孩子语言发展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丰富和足量的语言输入环境,用鼓励和积极的态度去润物细无声”,比如下面这三种做法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

1)第一种方法是大量的、有意义的语言重复。

语言的基础是词汇量,但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有更多更丰富的语言游戏可以帮忙。这里也包括利用音律和重复的技巧,帮助孩子在读绘本的过程中更快速地记忆住一个词汇。

比如想要教鸭子这个词,可以重复鸭子、鸭子、鸭子。或者换一个语调,鸭——子,鸭—子,鸭子鸭子鸭子,抑扬顿挫的沟通方法是非常吸引婴幼儿知觉的沟通方式。

其实关键是要抑扬顿挫”,让孩子能够跟着你的节奏一起重复语言感知觉。

一开始积累词汇时,可以先从名词入手,这样比较形象,孩子记起来比较快,也容易有成就感。然后从形容词、动词和代词等延展开,让孩子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语言关联。

但需要每一次孩子都能在节奏感中回应吗?其实不是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比如我家Joshua当时就看着我咧嘴笑,但不配合我重复,这也没关系的,父母要先享受其中,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我们会更关注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会总盯着词汇量或其他指标,来评判孩子的语言水平。我们知道,这个过程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意义的,也愿意等待孩子的语言发展从量变到质变。这样子孩子才会更享受地参与其中。

1周岁宝宝只会喊爸妈?这3个方法,简单实用,让孩子词汇量暴涨

2)第二种方法是善用手势和指令来辅助认知。

手势和指令在早期语言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让语言学习更丰富,起到加深孩子印象的机会。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手势与孩子沟通,9-12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学习到社交手势了,例如出门时摆手再见、见面时打招呼、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否。在13个月大时,孩子还能够学会象征手势”,比如喝水、抱抱等。

对于孩子来说,手势也是孩子语言表达”的一种,很多时候,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都容易疏忽了这一点,没有做好足够的连接。比如当孩子用手势表达一个物体的时候,长辈就直接把物体放在面前,说好的,给你”。

这个时候,我们缺乏了和孩子进行语言的二次确认”。

什么是二次确认”呢?举个例子,当我们想要教孩子一个词汇的时候,尽量用手指向那件物品。例如教孩子”鸭子时,就指向绘本里或现实中的鸭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将鸭子”这个词的发音,和鸭子这只小动物联系起来,从而记住这个词。但更关键的是,别忘了在过程中和孩子说:

你是要找鸭子,是吗?”

这句看似简单的提问,其实便是语言沟通中不可或缺的确认过程。

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和孩子的对话也可以试着增加更多的二次确认”:

你想找的是什么呢?”

是哪个,你再告诉我?”

哦,你要的是水杯,水杯对吗?”

是蓝色的水杯,还是红色的水杯呢?”

好的,那我把蓝色的水杯递给你。”

这些对话每一次都延展了语言的范畴,也让孩子能够一步一步拓展语言的丰富度。这便是语言交流的重要一步,让语言具备功能性”。

语言并不只是为了某个单独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丰富话题的延展,孩子的表达途径。了解背后的思考意图,掌握核心的交流信息,会成为孩子沟通质量的关键细节。

孩子意识到这点,无形中其实也提高了逻辑思考能力。他开始注意到不同词义之间的区别,也开始加深对不同指向的理解,这些反过来,都助力拓展了孩子的语言丰富度。

1周岁宝宝只会喊爸妈?这3个方法,简单实用,让孩子词汇量暴涨

3)第三种方法是巧用情境。

让词汇学习鲜活并形象起来。要记住言语是孩子思想的媒介,孩子是因为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想要述说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在早期启发孩子语言能力的时候,帮助孩子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过程。情境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我当时在开发优陪计划的时候,和港大的早期语言学学者聊过这个话题,他说要把语言植入到生活中,所以我们设计了很多从零岁开始的,比如换纸尿裤、起床、入睡前的语言沟通话术”,这是语言启蒙的第一步。

当然也有妈妈曾经私下问过我,需要那么早就跟孩子说那么多么?”感觉我再给孩子换纸尿裤的时候,也在说这句话啊”。

但其实这里情境是否能被盘活的关键点,在于和孩子的互动性是否充足。

换尿布的时光,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中的例行程序,除了换尿布之外呢,还有洗澡。这两个环节其实是宝宝可预测的环境,爸爸妈妈的动作宝宝可以猜测,并且具备一致性。

比如如果在换尿布之前你是需要先去洗手,或者去隔壁柜子里拿一张尿布的话,你可以说这句话:在换尿布之前,妈妈会先去洗手,宝宝你在床上等等我。”

当你看到孩子回应和有反应的时候,别忘了再补充多一句,"宝宝,你在等我呢,是的,妈妈先去洗手,你稍等我两分钟就好了。"

这里的每一小句话,其实都是帮助孩子建立语言的互动性和一致性,这都是孩子安全感的点滴积累。语言虽然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交流也同样是需要安全感的。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孩子能够天生具备勇气和动力,在任何场合、任何地方都侃侃而谈,这其实也是一份不切实际的期望。

我们可以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积累更多、更深的安全感,让孩子明白,原来我的回应和反应,始终都有被人注意到,而这份注意,让我也能产生动力,去回应。

1周岁宝宝只会喊爸妈?这3个方法,简单实用,让孩子词汇量暴涨

这三种方法,是生活中看似简单但需要持续不断地积累,才能最终让孩子的语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实,我家哥哥Joshua之前也是一个语迟”的孩子,从十个月后说出了第一个单词妈妈”之后,静默长达了1年。到了一岁十个月的时候,才会说除了妈妈”爸爸”之外的第三个单词。

在Joshua语迟那段期间,我曾经经历过焦虑,有一部分是压力,也有一部分是迷茫,更有一部分是不自信。

我也会反思,要做到不焦虑、从容淡定的父母并不容易的,而背后能够支持并可持续发展下去的,一定还是库存含量”的多寡。

把引导方法和互动细节调整过来后,我也很意外地发现孩子的语言吸收力其实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等到了24月龄的时候,Joshua的语句和逻辑表达力都远超出我的期待,语迟”的现象,不仅成为历史,而这段陪伴孩子的过程,也让我用更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彼此的亲子关系。

对于我们来说,不慌张、不焦虑,而是抱着期待态度,用适宜性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或许才会让我们更加踏实、安心地面对孩子的挑战”。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