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奶奶的孙女儿将近六个月了,自从荣幸地成为准奶奶那天起,和宝宝有关的书籍就成了枕边书。
现在圆圆奶奶将走马观花看过的好书再仔细阅读、分析提炼,将核心内容介绍给忙碌的宝妈宝爸们。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似乎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是,起跑线在哪你知道吗?
《抓住儿童敏感期》一书针对0-6岁孩子心智发展敏感期的典型表现进行全面解读,指导宝妈宝爸在宝宝身心发展的起跑线上助一臂之力,让宝宝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该书是由资深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鲁鹏程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读本。
敏感期最早是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提出来的。什么是儿童敏感期?书中这样写道: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满足他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地阻止而停止。”
当宝宝把小手使劲塞进嘴里不停地吸吮,会抓东西时什么都要放进嘴里,抓不动的也要把小脸凑上去舔一舔、啃一啃时,他就进入了口的敏感期。当宝妈被宝宝使劲揪住头发、掐住脖子上的一小块肉肉时,恭喜你,宝宝进入了手的敏感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开始有强烈的探究事物奥秘的需求时,为什么”就会挂在嘴边,此时,他进入了文化敏感期……。就这样,宝宝的敏感期一个一个地接踵而至。
做为宝妈宝爸,你要做的,就是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尽量提供他所需要的环境刺激,顺利度过敏感期,让孩子的心智发展在敏感期中得到最大的提升。
解读宝宝的视觉敏感期
书中指出:孩子刚出生时,视觉被外界的光线激活,视觉神经通路形成回路,具有了对光的敏感性,此时就进入了视觉敏感期,这个敏感期一直持续到两岁半左右。这是孩子的第一个敏感期。在早期的某个特定阶段,视觉需要一定的环境刺激和足够的训练,否则,视力就会出现不用则退的现象,甚至受到永久性的损伤。
书中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对视觉敏感期的一个研究案例,他们发现一个一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尽管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可是他的那只病眼却依然什么也看不见。为了找出原因,研究者们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他们找来一只新生的小猫和一只成年猫,各蒙住它们的一只眼睛,人为制造一种失明状态。过了一段时间拿掉遮挡物后,成年猫经过短暂的调整,那只被蒙住的眼睛视力很快恢复了;可那只新生的小猫,尽管被蒙住的眼睛看起来一切正常,却依然什么也看不见。(期待有一天科学实验真正将人和动物平等对待,不再冠冕堂皇地伤害小动物)
实验证明,患有白内障孩子的病眼和小猫被蒙住的那只眼都是在视觉敏感期早期的特定阶段没有受到环境刺激而受到永久的损伤。
书中还指出,宝宝刚出生时,更喜欢看明暗对比、黑白交界的地方,此时,为宝宝多准备这样的小道具,增强他对黑白色调的敏感度。当长到三四个月大时,宝宝就能辨识彩色影像了。4-8个月时,视觉发育进一步发展,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认知感。因此,在不同的月龄要对宝宝进行不同的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
一两个月时多看黑白相间和明暗对比的事物
宝妈宝爸可拿着印有各种简单图案的黑白色卡在距离宝宝眼睛大约25厘米的位置吸引宝宝的注意,等他的视线落到色卡上时再缓慢地水平或垂直移动色卡,以此来吸引他慢慢转动视线。
抱着宝宝看阳光投射到屋内产生的影子,晃动的人影,灵活的手影,物品的投影。窗外树荫下斑驳的光影。
切记不要让宝宝直接看向阳光或屋内刺眼的光源,以免灼伤眼睛。
三四个月开始,给宝宝一个彩色的世界
在房间和婴儿床周围布置一些彩色气球,摆放不同颜色的玩具。经常带宝宝出门看看大自然的颜色。
四个月以后,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训练,做个话痨妈妈吧
四五个月时,宝宝对能反射物品的镜子产生兴趣,可以抱着他在镜子前认识自己和家人,认识五官在哪里,都是干什么用的等等。
给宝宝准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玩具抓一抓,玩一玩,告诉他这是什么。可以教他认识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教他认识家人,谁是妈妈,谁是爸爸等。切记玩具选择一定要安全无毒,这时的宝宝什么都会往嘴里放。
经常带宝宝出门,沿途的景色说给宝宝听听,和花园里的其他小宝宝相互认识一下。
带宝宝的不论是妈妈还是奶奶姥姥,不论平时多么不爱说话,为了宝宝,你都要变成一个话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