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读音练习】
人(rén) 之(zhī) 初(chū),性(xìng) 本(běn) 善(shàn),
性(xìng) 相(xiāng) 近(jìn),习(xí) 相(xiāng) 远(yuǎn)。
【注释】
(1) 之:的。
(2) 初:初生;刚开始的时候。
(3) 性:本性;天性。

(4) 本:本来。
(5) 善:善良、好的。
(6) 相:相当。
(7) 近:接近。
(8) 习:学习、后天的习惯。
(9) 远:差别大。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话。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故事】
周处除三害
晋朝时,义兴有个年轻人叫周处,从小爹娘都死了,因此无人管教,他虽然天生有豪侠气度,但常仗着一身蛮力在乡里打架闹事,无恶不作,村里人见了他就像碰到毒蛇猛兽般,总是躲得远远的。
这一天,他正在街上闲逛,看到一群人正在谈论着什么,他连忙走过去看热闹,大伙们都不做声的走开了。周处觉得很奇怪,便抓住一个老人问道:你们在说什么?”老人很害怕,只好如实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三害,其一是南山的山里有一只吃人的老虎;其二是长桥下的河里有一条蛟龙;它们害死了很多人……”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周处便大声说道:老虎、蛟龙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来消灭它们。”说完,就转身跑了……
话说周处跑到南山上,寻找那只吃人的老虎。这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只老虎,当那只老虎向他扑来时,他就势一闪,骑到老虎的背上,挥起拳头,狠狠的击打老虎的头,把老虎打死了。接着他又跑到长桥下,跳進河里去杀蛟龙。周处在水里与蛟龙打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杀死了蛟龙。

村里的人们见周处还没有回来,以为他被老虎或蛟龙吃掉了,高兴地敲锣打鼓,庆祝了起来。没想到周处兴高彩烈地回来了,听到百姓们说除掉了三害,正高兴地庆祝,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
周处感到很惭愧,很内疚。由于自己平时胡作非为,使得百姓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害。因此,他下定决心改过,重新做人。后来,他拜了陆云(西晋文学家)为师,努力读书,终于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