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跟孩子一起上常规英语课:宝贝对胡萝卜的发音总是记不住,起初只是引发我对学习方法的思考,后来就过渡到对教育方法的反思。
课上,胡萝卜carrot宝宝没记住;所以下课后,我又问他。宝宝盯着屏幕想了半天,无果。
不知道,妈妈,你告诉我吧。”
不行,这节课都告诉你多少遍了,可是你记住了吗?”
我坚信,得来容易”不过脑,也会忘的快,所以要他自己找答案;得来不易,才会印象深刻。
同时希望他形成主动性:遇到问题,能自己想法解决。在一点点的摸索中,慢慢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像嗷嗷待哺的小鸟儿,单纯被动式等待。
此为学习长久之道。
初心是好的,但我似乎用力过度。
只见宝宝又盯着屏幕,使劲儿想了半天。
arrot,对吗?妈妈。”
不对,还是不对!”
我怒火攻心,一味否定;全然不顾宝宝挂在脸上的失落和无助。
不知道动脑筋么,就知道盯屏幕,能盯出来答案吗?”
宝宝不知所措。
2.教育是什么,你可曾想过唉,我怎么这么讨厌?看到孩子那么紧张,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简单粗暴,把宝宝压榨到无可躲藏。而持续的高压式逼问,让他方寸大乱,所谓的”傻”孩子就是这么来的吧。
意识到此,我不禁打个冷颤。
其实教育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我们是孩子的开蒙老师,所以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待人接物。
而粗暴恶劣的态度,很可能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形成简单粗暴的处世观,将来成为一个低情商的人。生活处处碰壁,屡屡受挫。
这种情景细思极恐。
教育本是赋能,教孩子学会一样东西,更赋予他们快乐;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灯,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这才是我认可的教育!
但是反思一下,我们有做到吗,是不是恰恰背道而驰?
朋友圈里常见的中国式辅导学习”,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真是让人想笑却笑不出来。
生命本是一个奇妙的旅程,结果没那么重要,过程和感受才最宝贵;但我们常常在前行中迷失犯错。例如今日,我就只看结果,而漠视孩子的积极努力,实在是我的浅薄无知。
教育是一场生命的同行,不论何时何地,持续的学习与成长。每个生命的意义都值得尊重,每一分努力的快乐都需要保护。
看看身边人的例子,宝宝的左叔叔,小时候被妈妈逼着去学电子琴,逼着去考级,最后级别倒是不低。可是当我问他,是不是小孩儿学东西就需要逼一把,慢慢就有兴趣了?长大了就会感谢妈妈曾经的逼迫呢。”不料阿左却说,现在也没喜欢上,只觉得长大了,终于不用弹了,所以永远不想再碰了。现在都觉得我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她要是当时别那么不近人情,就好了。”吼吼,看看这种强压下的学习,纵然学会也没有热爱,终究难结硕果。
而自己有强大意愿的学习,就相对容易出成就:还记得我大舅讲的,他小时候特别爱写字,但那时家里穷,没钱买字帖,于是看到一个字写的漂亮的信封要收藏,地上一张有几个好看字的残缺的纸也要捡回家,甚至有一次还从垃圾箱里捡过别人扔的字帖,还如获至宝,回来后疯狂描摹。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复一日的努力,慢慢如愿以偿,大舅写得一手好字;后来工作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字体漂亮,被领导相中,再加上自身努力,慢慢步入了中层领导队伍。单说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就与被迫的学习有天壤之别。
退一步说,纵然不能成名成家,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也终将归于平凡;但是对于自己喜爱的事,仍然愿意不计得失、持续付出,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而孩子们最终获得幸福,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古人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很多时候,成功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
教育是场马拉松,拼的是心态,急功近利,容易物极必反;看的是综合素质,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凭的是耐力,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
教育更应该像育苗,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非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自古有言,欲速则不达。
3 .学习路上,平心静气,引导前行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心平气和地问孩子:有没有一个老师,胖胖的,还有一个小男孩,Timy,在一起的那个,是什么?还有先读一个单词,然后让你跟读的,又是什么?”
喔,我知道了,妈妈,是视频和预习!”
对呀,我们上课前,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预习,你怎么给忘了?里面是不是都有读音?能帮你找到答案。”
是的,妈妈,我现在去听。”
经历一番弯弯绕,宝贝终于在启发下开动脑筋,找到了答案。
只是听完音频,立刻问,carrot”。
过一会儿,再问,又成arrot”了。
继续回看,不过这次教他,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听,听听看一不一样,自己又错在哪了?
这回他立刻就明白了,哈哈,妈妈,是carrot,我读成arrot了。
嗯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果然是发现错误并自我修正的最好办法。
4 .生活路上,我们更加任重道远以上仅是对于学习方法的思考总结,而思想早已延伸到更深层的教育源头:我们是老师吗?不,我们只是引导者。孩子们具备发现错误并自我修正的能力。
事实上,我们不是教给他们,而是向他们学习,只需给予适时适当的启发就已足够。对于这些聪慧又充满潜力的小精灵们,我们需要少一些点自以为是,多一些谦卑谨慎。
小心别让大人的无知和自大毁了他们!
在生活中,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训斥,多一分平等相待的鼓励,请保护孩子们最简单的快乐。
我们亦有责任,引领他们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君子,这更是保障他们人生幸福的基石。
纵然他们达不到君子的高超品格,但如若他们温厚善良、彬彬有礼,宽厚大度、与人为善;想来以后也能让人真心叹服、如沐春风。而这些好品格的获得,需要父母在一点一滴中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予。
明白了这些,我再面对孩子时,没有那么急躁了;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我变得有耐心了。我在努力学习心平气和与孩子相处,我自己觉得很不可思议,像摆脱了吸力巨大的漩涡。
教育是个神奇的旅程,更是不断自我修炼的过程,我们还在路上。我们教孩子知识和经验,孩子也在启发我们如何成长为合格的父母。
文末小提醒:
当宝贝犯错误的时候,请当做小孩儿去爱;当宝贝有需求的时候,请当做大人来尊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则是父母的镜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请先成为那样的人吧。因为,很多年后,我就成为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