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要亲身经历才能理解安全的边界在哪里,父母阻止告知有用吗?

要想让孩子知道安全的边界在哪里,父母的阻止告知是有用的!

因为有些安全边界如果要孩子去经历,也许孩子就有危险了,父母的预先阻止告知很有效!例如:如果孩子走丢了,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走,要站在原地打电话求助!如一幼儿中班小朋友,被奶奶带着去外省做客,夜晚,在大街上爱拉家常的奶奶遇到了谈得投机的人,就忘了小孙子的存在!在人流中,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小孙子一会儿就消失在奶奶的视线内,跟着一位貌似奶奶的人走着!累了想让奶奶抱抱时,却发现身边早已没有奶奶的影子,就开始大哭!陌生奶奶了解情况后欲带他去找奶奶,幼儿拒绝了说:妈妈告诉我,走丢了,不能乱跑,要在原地等待帮助!我有妈妈电话!请你帮我打!”夜深了,接到外省的电话听到儿子走丢的哭声,此时也打不通孩子奶奶的电话,焦急的母亲选择报警!孩子有惊无险!如果不是妈妈提前的告知,幼儿还会这么幸运吗?
孩子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理解安全的边界,这句话怎么理解,以此作为提问者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家长通过告知有用吗?这句怎么理解?

首先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说,孩子刚开始认知是从现象界的周围环境开始的,孩子通过看、触、听等感官以此建立起来孩子的感性认知,他们感兴趣的是东西和实物。从安全角度来说,孩子周围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危险因素。在孩子自己没有建立起疼痛感之前,他不可能自己建立起防范意识。

所以当孩子第一次去碰烫的东西,使得自己建立起了疼痛感之后形成了危险意识,从小孩子的发展规律来说,这时候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来语言的概念,即使他会说话了,但是他说的话只是模仿大人的语句而已,他不知道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概念内容是什么。所以更多时候说教是起不到多大作用,他听不懂。

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的建立。在大人对孩子周围事物可控的前提下,要让孩子亲自去建立疼痛感,建立最基本的避害概念。那么他就可以知道身边那些东西是安全的,那些东西会给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