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中国式人际关系是我多次提起的话题。都把老师贯坏了,唯我独尊,心存偏彼。每个孩子跟一个老师是不可能的,但总得用心教好每个学生吧?发现兴趣适宜引导,从小培养好学精神恐怕是句空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強制和加班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厌学心理。只有发现兴趣爱好,培养优势会不会造就更多英才。几门课程综合评绩有时会压抑兴趣。所以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限制人的框子和不会教的老师。亲爱的人民教师把良心找回来吧,用心做事会好些。
###希望教师不要棍棒教育出常某这样的学生了,对家人和社会都不好,这是教师的耻辱,这是教育界的耻辱,这是教育失败案例,望教育行业的老师要自知自明,不要再出现这种案件了,影响极坏,社会对教师是什么看法呢?学生就是空白的一张纸,就看老师在上面写的是什么,以后里面就是什么了。如果老师在空白的纸上写满了暴力,那么纸里面就是暴力,谁来负责对这张纸负责,难道家里人或社会,那一定是教师负责。当时,安全规范教育是根本,希望义务教育的成果是经得进一步验收的,不合格的教育导致严重社会后果要由相关负责人买单。
###无论什么人说的名言,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名言,都带着它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任何事亚都有两面性而没有绝对性,这个哲理大部分人都懂。学生各有他的特性,老师也有他的不同特性
沒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就是一句带着片面性的语言。
七十年代有一部影片叫《少年犯》,电影的主角就是监狱里的少年犯迟志强。当时报纸在介绍这部影片时,用了《少年犯演少年犯,迟志强演迟志强》的醒目句子。一首用哭声演唱的歌《铁窗泪》感动了多少父母。
这些少年犯都是学校学生中出来的,多少老师苦婆心都无法把他们教育好,最后是手铐和监狱的艰苦磨难才使这帮少年犯重新做人,而这样的教育可以说学校是不可能达到的。
中国的老师千千万万,水平有高有低,但是,我相信他们都希望把学生一个个教好。
我在任初中教师时,班里一个男生,父母都是当官的,也都是抗美援朝的老英雄。这个学生凭着父母的地位胡作非为,还拿着小刀要刺同学。我是班主任,我夺了他手里的刀,再把他抓到他家里交还他父母。他父母狠狠地打了自己的儿子,又向我再三说麻烦老师了,对不起老师。如今这个学生已经快60岁了,一事无成。
那时,在这个学生面前,我无法教好他。他父母看到他无心向学,也就让他停学了。
所以,我认为,事物不是绝对的,要转化一个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谢谢大家。
###谢谢提问。是的,老师是生气。他是因别人说,他心爱的学生,而生气的。不是吗?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今中外,无论是伟人还是学者,都是踩着老师的肩膀,而成功的。师者,授业解惑也。古人称师傅叫师父,老师如同父母。有哪个父母,别人当面说你的孩子孬,你心里好受?嘴上不说,心里也不是个事。是呀,同班同级的学生,老师同样苦口婆心教的,总有差生。差的学生,老师很清楚,但,就是护犊子一样,不兴别人说。当别人当面说他的学生不好时,他就生气。所以,老师生气,是心爱学生,心疼学生的表现,当然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愿大家都尊敬,知识的奠基人,我们的老师。愚见,望笑纳。
###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有点心理变态呀,你真的以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多少的智商吗?你真的以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到了哪一个程度吗?说这句话的人很多都是推卸责任,自己的孩子教不好,成绩不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老师的身上。他们明知道说这样的话是没有用的,但是为了安慰自己,为了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只能够用这样的话来掩饰了。
听了这句话,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些家庭一代不如一代了,因为他们完全在无视自己的懦弱无能,自己不懂得教育,却把责任推到老师的身上。
不过也不能够完全怪这种人,因为没有文化的家长是想不出这样一句话的,这句话反而是教育界的人想出来的,没办法,教育界的人经常都在写论文,而论文和会议上说什么话会最轰动呢?就是像这样的一种话,每一个人当普通老师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作为,但是一旦当上了学校领导,他们就觉得自己是靠能力上去的,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比任何一个老师都好,凡是从网上摘录到这样看似有道理却是完全没有水平的所谓名言,他们就在会议上说出来,那些什么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言论,也是这一种教育界的人提出来的。其实就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家长很多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但是只要你提出一些这样的言论,他们就举双手双脚来认同。早期的家长他们是认同对孩子的处罚的,所以30年前的家长老师在学校打他们的孩子,只要理由是充分的话,回到家里,孩子向他们告状,他们还会更狠的打孩子一顿。但是后来教育界的人不断的提出一些不当的理论,什么体罚与变相体罚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家长们就全盘接受了,而且一直都在质疑老师的教学能力,一直都在为难老师和学校。
以后就采取这种方法吧,谁再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谁就到学校去演示给我们看。
###这句话应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一个班问题学生不多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
说事实:初中为例,因是义务教育,也因有重点非重点之别,所以非重点初中,一个班50人为例,没有一人是上过重点初中线的,比如总分800,重点收550分,而非重点初中收的很多学生可能只有不到400分,因为400分以上家人会想办法高价送去重点。
然而有的乡镇有大部分可能所有科目只能考几十分很正常,也就是说50人至少一半每科只能考20到50分,这种情况城市少,现在保留的乡级中学是家常便饭,成绩差的另一面就是这类学生家里所有人都不敢管,也管不了!
换句话说,50人,有40人以上都是问题学生,要把所有学生教好确实难度太大。
而网络上的评论者大多可能就以上这种情况没见过也没听过,但这是事实。
所以以上说法不敢苟同,有待商榷!
###这是个伪命题吗?我认为这句话是对作为老师最深刻的一句座右铭。作为老师,你的教育思想决定了你的教育深度。这句话告诉老师们一句深刻的哲理,因材施教。孩子从一出生到长大,就有了不同的智力水平,有的天生神童,有的智力缺陷,大多数平平庸庸,想把所有的孩子都教育成考试小能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绝大部分的老师都义无反顾朝着这个努力,反而忽视了孩子的智力差异。一篇课文,有的人,一两次就记住了,有的人几百次也记不住。老师应该怎么做?大部分都是觉得这孩子太蠢,刚开始还有耐心指导,时间长了,有的骂,有的体罚,有的理都不理,把位置换到最后一排眼不见心不烦,所以大多数老师对这句话都憎恨,凭什么我对这种蠢货要因材施教?因为事关自己的考核,评级,这种人就是拖后腿的。振振有词,我也要养老婆孩子,我也要钱的,凭啥要这个拖后腿蠢货?是呀,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孩子,就这么抛弃,有的老师可能心善一点,最多就是换到差班,不影响自己就好,差班里面都是这些蠢货,那就一窝一窝的放在一起多好管理。所以说,不是这句话错了,是多数老师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向社会妥协,向现实妥协,所以才会觉得这句话错了。所以不希望作为老师,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但至少能够做到,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座右铭,在一个蠢货孩子几百遍都记不下来课文,几百次都不过数学计算的时候,能教会他,不放弃,要努力。能够发现他身上其他的闪光点,因为每个人的未来机遇,你想都想不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导作用。学生成与成不了才,是由学生的内因本质决定的。老师只起辅导作用。虽然,老师的辅导作用也很重要,但起关键作用,还是学生的本能。
说这种话的人,连马克思的基本哲学理论都不懂,是个好老师不?
请问?谁能把一个罪犯教好,我们可以不要监狱。
谁能把一个哑巴教得说话,我们可以不要医生。…
###谁反感这句话,正如照妖镜一样,把坏老师照出来了,好老师表现正常,大家都应该有体会,教书是一门艺术活,知识多,广,深。加之传授的技巧(课堂授课艺术)学生会听入迷的,绝对不会有人讲话,玩手机,做小动作。政语英数理化历各种学科有各种传授的艺术,问题在你如何备课,把课备熟,备透,备的完整,你走上讲台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那45分钟实实在在,怎么有时间和学生产生纠纷啊!由于备课精彩哪个学生不想听呵!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授无方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原本起警示、激励作用,鼓励老师不断学习、不断上进、不断提高驾驭学生的方式方法……后来则演变为或叫能人”破译为:是用来批评、讥讽、嘲笑老师的呆板与笨拙了!于是,则引发了老师群体里的极大反感!
是啊!没有熏不黑的灶屋,没有锯不倒的树!针对一个学困生,老师只要实心实意、扑下身子、心舍得功夫、坚持不懈、细心辅导,就一定会使学生取得进步!
可叹我们的老师,一个心思、眼盯尖子、关心呵护……他们看见尖子生兴致盎然,他们看见学困生不想睁眼!他们看见尖子生问寒问暖,他们看见学困生不以为然!他们看见尖子生一副笑脸,他们看见学困生歪嘴怒脸!如此,教不好的学生永远教不好!不会教的老师永远在自满!
老师朋友,谦虚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