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祖辈带孙”为何常出现家庭矛盾呢?

首先,育儿观念不一样。比如吃饭,年轻父母更喜欢培养孩子独立,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更喜欢追着喂。再比如,宝宝哭闹淘气,只要父母教育下,就会有一堆声音来批评你。

第二个,祖辈比较溺爱孩子。比如现在只有一个鸡腿或别的好吃的,那肯定是留给孩子的,别人想吃?不能够。我曾经就教孩子把吃的拿给老人吃,通通都被挡了回来,理由也只有一个,孩子在长身体,让孩子吃吧。”在外面遇到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只要有能力,一定会买回来。

还有一个,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不一样,年轻人作息时间不规律,做家务也比较少,和祖辈生活方式相差太多,时间长了,矛盾也就多了。

最后就是,现在的家长大多数都会让孩子上补习班和辅导班,而老年人往往会心疼孩子压力大,不赞成这种方式。

以上,大概就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原困。

###

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祖辈带孙的,因为父母要忙工作呀!但这样也会引发很多家庭矛盾,有很多原因:

大家好,我是观星台的台长,从事育儿领域十几年,十分高兴跟大家分享育儿知识。

为什么祖辈带孙家里的矛盾特别多,我从身边的例子总结了一下,其实原因都差不多。

我同事小张,平时公司都挺合气的,待人接物各方面都很不错,听说她跟自己婆婆相处的也还行。可是自她生了孩子后,她一直是眉毛紧缩,一脸不开心。

说说我现在的自身经历吧。我两个小孩隔得挺近的,从大宝出生开始孩子奶奶就过来帮忙带小孩,然后大宝八个月就又怀了老二,由于奶奶没法答应一人带两娃,所以我生完老二后就辞职在家和奶奶一块带小孩了,两人朝夕相处的,原本我俩就没什么交集的两人,都只是因为我老公,他儿子的缘分聚在了一起,我们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不同,所以先不说育儿观不同,就前两者的关系就足够让我们在家庭中产生了许多的矛盾,我认为带小孩产生的矛盾只是导火线而已,并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彼此习性不同才导致家庭矛盾的发生。

超初我也很抱怨,觉得奶奶什么都做不好,孩子也带不好,但我们忽略了一点,我们没有征求她老人是否愿意给我们带小孩,我们理所应当的告诉了婆婆我怀孕了,然后作为奶奶的就应当顺理成章的放下她的过来给我们带孩子,看似我们在适应或是迁就着一切,其实婆婆何偿不也是一样要去适应我们甚至是在我们屋檐看我们脸色过日子呢?所以,彼此放宽心些,相互理解吧,认为老人带不好小孩的就自己牺牲些自己带吧,毕竟老人真没义务给我们带小孩,她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需要老人带小孩的,那么出现问题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的,那就先放放,不要老揪着老人带小孩的方式不同而爆发家庭矛盾,这样不得利于家庭和谐不说,最关键的影响着小孩成长就不好了。

就分享这么多吧,希望有帮助。

###

祖辈带孙子存在的矛盾点很多,所以就存在家庭矛盾了

1、隔代亲,真不知道为什么隔代就亲,我的父亲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个严父,甚至还有点暴力了,我小时候各种挨打,各种严格,到我女儿这里他就亲,就将就孙女,容忍无下限啊。

举例:我女儿的卧室乱的跟狗窝一样,我不让父亲帮她收拾,父亲是军人,每天把女儿卧室收拾得那叫一个干净,只要我父亲不在几天,女儿的卧室简直不能见人,什么东西都乱扔,习惯很差,我不让父亲收拾,父亲就是不听。我都不知道以为女儿独立生活了怎么办。

女儿每天换衣服频繁都很,一天两三套都有,换了就一堆扔到那里,乱七八糟的,穿过的没穿过的,父亲天天给她洗衣服。我也不知道怎么纠正了。

其实这是因为年龄,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和从小生长环境造成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吧,就拿我身上的例子来说吧,在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女儿就哭了起来,哭的很大声,但我觉得是女儿没看清楚,走路太急造成的,再说孩子摔的也不疼,哭哭就过去了

可是奶奶就不这么想了,首先她认为女儿是他们家的,她摔疼了,无论是摔得疼与不疼,都是她心口的肉,而且她会认为都是妈妈的原因造成的,是妈妈没有看管好,所以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跑过去,抱住孩子,很心疼的样子,而且会告诉女儿都是妈妈不好,不哭了,不哭了,说着还要去打地

地又有什么错,其实孩子摔得根本不疼,而且也是她自己走路没看清造成的,就这一个小小的行为奶奶可以全怪在妈妈身上,那本来女儿觉得自己不对,久而久之因为奶奶帮忙她会认为自己是对的

所以在教育里,我一直赞成一个做白脸一个做黑脸的教育模式,至于长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真的建议自己带,因为老年人带孩子会自然而然宠孩子,那是本性,你不能怪他们,但是观念不一样真的会是矛盾的起源点,所以能避免就尽量避免

###

婆媳矛盾往往从带孩子开始的。

我的朋友小莉,宝宝一岁多一点,在宝宝出生的这一年多里,和婆婆的矛盾与日俱增,最近已经演变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小莉是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休产假的时候全部是自己带孩子,婆婆虽然在身边,也只是帮做做饭搞搞清洁,没有特别大的矛盾。自从宝宝五个月小莉开始上班后,每天小莉都会特别焦虑,有一天她下班后回到家看到婆婆正把要喂宝宝的辅食放到嘴里含一下再给宝宝吃,小莉感到恶心得不行,立马叫停了婆婆,表明这样做不卫生,婆婆感到大受委屈,辛苦帮你带孩子还要受你苛责,晚上小莉的老公回来,婆婆不免哭着诉说一翻,最后的结果是小莉的老公做和事佬把事情平复了过去。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细节让小莉无法忍受,比如宝宝换出来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拿去卫生间,婆婆会随手放在地上:婆婆特别爱看电视,白天少带娃出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可能把娃哄睡着,导致晚上娃尽情地玩不睡觉,苦了上班的小莉;奶瓶消毒只是用水冲冲,没有放开水里煮或者放消毒机消毒;宝宝的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和大人的混着洗...…总之就是各种的不统一,让小莉每天都觉得难以忍受。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两代人的习惯不同,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导致大家各持己见,矛盾依然而然就出现了。

类似的问题在我家也同样出现,我也很苦恼,最后我借助老公的力量,家里的硝烟也逐渐停下了。

1.自己想开些,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

2.多说看法少提指责。互相商量,问题解决得快一些。不过前提是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心,趁怨恨还不是那么重。

3.老公的态度要不偏不倚,帮理不帮亲,以免火上浇油。

总之,心态很重要,互相体谅更重要。

我是子喻,资深幼教工作者,亲子教育讲师,儿童礼仪讲师。欢迎点击我宝宝一岁了,宝宝前五个月我自己带,婆婆帮我做一些后勤工作,接触也不多,相安无事。在我上班后,婆婆就跟着我们到县城来帮我们带宝宝了,我们主要分歧点在宝宝穿衣服,老人家总是觉得小孩随便穿,别人不要的衣服都捡来,如果蛮新的我还能接受,可是有些起球了,要不就是颜色真的太土了,老人就是看到哪件穿哪件,起初因为宝宝穿衣服每天都有点小争执,后来我想想算了,老人能帮忙带也不错,不要计较那么多,退一步,随她了,气氛缓和一点,婆婆态度也好了,慢慢有所改变了,其他教育方面,小孩吃的,用的,婆婆基本都听我们的,其实现在老人挺不容易的,我们需要他们又总是指责他们,希望我们多点宽容。

###

我来分享一下,我的体会。我家算是典型的:妈妈上班奶奶带孩子的例子。和婆婆一起生活难免会出现大小不一样的矛盾。对待孩子这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理念不一样。毕竟我们和婆婆这一辈人属于不同时代的人,很多思想是无法站在一个起点的。老人认为给孩子吃饱穿的干净暖和就可以了,不会去考虑要营养均衡,要穿的时尚体面。这和他们的成长的环境是有关系的。我在这点上就是抱着我强求你转变你的思想,但请你不要对我的行为做出指指点点的行为。

二、我是过来人,我当时就是样的思想左右。老人有的时候喜欢用身份压人。老是抱着我是过来人、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思想来定义现在的育儿的方式。这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也不愿赞同的方式。

三、血缘的隔阂。婆婆和儿媳中间的血缘隔阂,也注定对待一些事情的出发点会有所不同。就像我和我老公看待我婆婆做的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观点,而儿媳的观点往往会带挑剔、负面的一些情绪。这也不导致一些矛盾的产生。

其实,在这个快速而且物质的社会中。我们每天为生活奔波忙碌时,我们的后方全是老人在支撑打点着。是他们让我们后方无忧,因此,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沟通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

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我是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的。以前是个挺活泼的小孩子,后来变得内向,再不愿意跟人沟通交流,再到经常逃课去网吧上网,跟家里父母闹,离家出走。

你可能觉得这已经是一个走入歧途的孩子,然而并不是啊。

只是因为缺钱爱,缺少关心,缺钱关注。父母会很直观的了解到你平常的变化。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跟我们不一样,他们不太清楚怎么表达他对你的爱,觉得吃的饱穿的暖就是对你的最好的表达。但是孩子不会这么觉得,他还没那么敏感的感受到身边的爱,他只会知道父母不在身边,其他人都有人父母每天陪伴。就这样渐渐的性格和心态的变化,是导致这些原因的结果。

并不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有家庭矛盾,是没有人关注的孩子,不会表达爱的家庭才会出现矛盾。

多给孩子一点关爱,从生活,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