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里时时能学习-这句话给很多父母以启迪,因此每当出游时,常听父母提醒子女:你看这个机器跟你们学的哪个知识点能挂上钩啊?你告诉妈妈/爸爸一下。”
看似父母确实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了,但这个过程有些刻意,因为它将知识和生活分割了,将二者的因果关系颠倒——生活成了应付作业的工具。
实际则恰恰相反,知识是让生活更美好、更有趣的工具。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孩子课本上的知识,比如看天气预报时就会出现四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柱状图、曲线图等。
发现这些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运用和发散这些知识则需要孩子深入生活去学习。
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死记硬背不是四年级孩子记忆的唯一办法
提到小学的知识内容,会出现这样一种言论:小学知识不就是背嘛!这个观点说对了一部分,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是通过人们常说的强记”进行学习,但这些记忆很多都不连贯,并且没有经过深入理解,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可能就会忘记。
孩子适当的背诵是必要的,但死记硬背不是学习的根本之道。
浸入生活去学习
当进入四年级,浸入”生活场景学习并进行理解性记忆,是更为高效、更加实用的学习方法,您和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浸人的过程。
以英语单词学习为例。
如果父母把孩子学不好英语归结为孩子不爱背单词”,就有些冤枉孩子了。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用于交流的生活语言,所以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向生活要单词”。
您可以让孩子试试下面的两个小方法。
(1)您可以准备一张区域地图(或者从地图App上截取更为详尽的电子图片),将四年级英语课本中很多单词串联起来记忆。
如我们社区(community)北门外有个报摊(newspaperstand),报推所在的那条路上有地铁站(subwaystation),紧挨着(nextto)地铁站有孩子喜欢的电影院(cinema)和百货商场(departmentstore),商场外有个大广场(square),那里的喷泉(fountain)很漂亮。
当然这个方法能运用到很多类似逻辑的地方,您可以跟孩子多多尝试。
当孩子忘记了某个词汇,但想起这张地图,记忆就会变得连贯。
(2)坐在家里也能学单词。
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了,但您能够说出家中所有物件对应的英文单词吗?恐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贴条法”就是适合这种固定场景的学习方法。
您可以事先和孩子一起准备好方便揭除的较小的贴纸(如小号N次贴、网上有售的小号可擦拭黑板贴")和显色的彩笔,找到每件物品孩子最容易看到的位置。
接下来,您和孩子先把课本过一遍,找到跟家里物件有关的单词。
重点来了!第一,不写中文解释;第二,一定要标出音标。
将写有英语单词的贴纸粘到对应的物件上。
家居物品中有很多常用词是超纲词,甚至是冷僻词,孩子不用死记硬背,只要每天在用它的时候扫上几眼”,哪怕每天只看一遍,一两个月也能将这个单词和它的具体形象共同记忆几十遍,记忆效果和理解效果都是很好的。
以卫生间为例,常用为toilet/washroom,我家有抽水马桶(flushtoilet),马桶是白色的(white),马桶上有按钮(button),还有盖子(lid)。
以此类推发现,仅一件家用物品就有很多孩子可以发现和探索的地方。
抓住生活机会,运用知识规律
《妈妈教的数学》的作者孙路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他在该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成长经历,精彩地说明了在生活中发现知识规律、掌握正确方法的益处。
孙路弘上小学四年级时,妈妈让他帮忙完成收整个楼层电费的任务。
她将收费表交给孙路弘填写,左侧一栏是每家应该缴纳的费用,右侧一栏是实际收到的金额,两列数字能对上则说明收对了。
孙路私和妈妈一起做钱数的加总工作。
有一次他发现两列数的总额不符,差了三角六分。
妈妈知道这个数字后,连表都没看就说他肯定是把数字位置写错造成误差。
孙路弘仔细核查后发现妈妈说对了。
有一家应该收五角九分,他写成了九角五分,但最后实际收到的钱数是对的.妈妈为何能不用看表就发现错误呢?她是这样解释的:实际钱数和登记钱数差三角六分,346之后是9的倍数,只要差错是9的倍数,最大的可能就是位置颠倒了。
也就是说,如果错的是一角七分和七角一分,差五角四分,5+4仍是9的倍数。
从类推出的规律来看,无论孙路弘在哪个位置算错,只要是差9的倍数,妈妈就能推测出他是将数字位置弄颠倒而出现的问题。
妈妈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计算方法和数字规律彻底镇住”了童年的孙路弘,并且开启了他对数学的兴趣之门。
他的母亲本身没有很高的学历,但能够通过实际生活发现很多抽象的规律,并不断总结运用到生活中。
孙路弘的妈妈也许并不能将这个规律进行严密的数学论证,但对小学生的父母而言,能发现并总结出来,就足以勾起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