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宝宝三岁该送幼儿园了,爸爸却哭的比孩子还厉害

"

又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了,每个幼儿园门口都开始上演撕心裂肺的扔孩子”抢孩子”大战。从来没有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开过的小朋友们,在上幼儿园的这一天活像被抛弃了的小宠物,可怜劲儿的,把送孩子的爸爸都引的偷偷的抹眼泪。

对于宝宝来说,这是他踏入新生活的一个里程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代表着他从家庭环境正式步入社会环境。

因为是一个跟以前相比全然陌生的新世界,所以宝宝感到非常伤心痛苦又恐惧,所以十二万分的拒绝跟熟悉的家人分离。

这就是婴幼儿时期典型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宝宝出生以后在六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分离焦虑,表现在认生,比较黏妈妈,除了妈妈谁都

不要,妈妈偶尔离开宝宝的视线宝宝都会嚎啕大哭。这种情况一般延续到两三岁以后才能慢

慢减退。

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室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约翰·鲍尔比通过观察把

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

出现悲伤的表情。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分离焦虑呢?

在没有去幼儿园之前,孩子在自己家里是一个中心,好几个家长围着宝宝转,各种要求总是

能及时得到满足。而到了幼儿园,即便是小班,也是一个老师管着大概 15 到 20 个孩子,

想想我们平时管自己的一两个宝宝都会焦头烂额,老师管这么多宝宝肯定会有顾及不到的地

方。

有的宝宝性格外向,可能就会焦虑症状不明显,很快的就能融入到幼儿园生活当中,跟小朋友们玩成一团,有要求会敢于跟老师讲,这种孩子是幼儿园老师最为省心的宝宝。

性格内向的宝宝,也就是胆子有些小的孩子,平时黏妈妈特别厉害的宝宝,这种症状就更是明显,哭闹的也就更加厉害,每次入园都要跟爸爸妈妈上演一场生离死别”的场景,这种宝宝就是强行跟妈妈分离,在幼儿园里也让老师很是费劲。

这种宝宝在父母离开以后,发现哭闹没有用处,一般会停止哭闹,转而默默缩在角落,不敢理睬任何人。

幼儿园老师如何谆谆善诱,孩子都眼皮都不会翻,我遇到过一个孩子,是我去幼儿园看大宝

演出。

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一个刚进园没几天的孩子还在哭闹,几个老师轮番上阵都哄不下

来,现场一片兵荒马乱。

我实在让这孩子哭的心里乱糟糟的受不了,过去帮着哄了哄,没想到还有些作用,孩子不哭

了。于是这一下午整个演出的时间,我都陪着这个孩子。

一开始陪他玩,后来他陪我看演出,最后就睡在了我的怀里,就是已经睡着的状态,老师想

把他抱走都不行,一碰就醒,醒了就想哭,没办法,只能一直抱着。

在我看来,这个宝宝很明显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他的妈妈送他入园可能是因为怕见到他哭闹,所以偷偷离开,眼不见心不烦,其实这样做就

让孩子明白入园就意味着要跟亲人分开,反而加重了他的焦虑情绪。当孩子忽然发现妈妈不

见了的时候,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样对他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都会产生负面的作用。

所以有两种送孩子入园的不良情形家长要注意避免。

第一, 大人孩子哭成一团。

让谁看看这哭成一片的情况,也知道正在或者即将发生不好的事情,何况是敏感的孩子,更

是随时注意别被妈妈抛弃,要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更难了。

第二, 家长偷偷溜走。

偷偷走掉也不可取。孩子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不见了妈妈,打击是很大的,给他一

种被遗弃感,这种感觉需要妈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都不一定能弥补好。

但是,每次入园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小朋友是不要家长担心,不用老师费心,自己就能适应

良好的,遇到自家孩子是这样的情况,妈妈简直就是能够延长两年的青春期。

我家大宝那时候就是这样,早上快快乐乐的送去,晚上欢欢喜喜的接回家,路上还叽叽喳喳

的给你聊幼儿园里的小故事:今天老师奖励我几朵几朵小红花了,我做了什么让老师夸奖我

了,我帮了哪个小朋友了,哪个小朋友又尿裤子了等等之类的。

为什么大宝没有特别明显的分离焦虑呢?我觉得就是平时做的几个方面比较好。

第一, 提前给宝宝打好入园的预防针”。

我就是在宝宝两岁多点就领着他到幼儿园门口看里面的孩子们跳舞唱歌,因为每天幼儿园都

会有开放时间,他在外面兴奋的随着音乐摇摆,我就问他:你去跟小朋友一块跳好不好啊?”

他就很兴奋的等着我把他送进幼儿园,每天都会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去,我告诉他三岁才行,

他就掰着手指头天天算计着念叨着。

第二, 提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的父母因为工作需要把孩子全天放在幼儿园,所以在入园以前要训练孩子独立吃饭、上厕

所的能力。

孩子不能独立吃饭,家长就要担心孩子能不能吃饱,虽然有老师照顾,但是孩子在心情紧张

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出现饱腹感,所以就会吃的很少就饱了,下午不到吃点心的时间又会饿,

长时间下去怕孩子的胃受不了,所以还是在家多锻炼孩子自己吃饭。

上厕所就更不要说了,不能自主上厕所,最起码也要会跟老师表达意思,要不然尿一裤子,

夏天还好说,冬天孩子就太受罪了。

第三, 家长一定不要表现出忧虑。

有的家长送孩子入园,不放心就在一旁偷偷观察,本来老师已经安抚好了,结果孩子发现了

妈妈,心理立马又崩溃了,再次哭闹起来,比一开始还要难哄。

所以只要跟宝宝再见了,已经考察好幼儿园的情况了,就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师,也给孩子

一个乐观积极的背影。

还有的爷爷奶奶太爱孩子,太担心孩子,每次都会问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啊?

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啊?老师对你好不好啊?

这些问题问多了,就让孩子觉得幼儿园里好多危险,原来小朋友可以打人,老师可以对我不

好,他就会有一个惧怕心理,时间长了就害怕幼儿园了。

平时跟孩子交流,最好不要说老师怎么怎么样,一定要对孩子多夸夸老师,让他对老师多一

些信任,这样,有问题了他才敢跟老师反应,老师也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

第四, 按时接送孩子。

不能因为下雨阴天,孩子起晚了,没睡好之类的原因不送孩子去幼儿园,次数多了孩子就产

生懈怠,觉得去不去都可以。还有的孩子会以头疼肚子疼这样的小把戏来逃避去幼儿园,这样就导致宝宝不能很快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妈妈还要按时接孩子,最好不要让孩子最后一个才被接走。好多小朋友都会要求妈妈第一个来接他,如果是第一个被接走的,宝宝就会很快乐,心情很好的跟妈妈拥抱聊天。

不知道有没有妈妈注意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宝贝的眼神,很孤单,很无助,很委屈,眼神闪躲,

不敢跟人直视,即便被妈妈领着走,也很沉默,不会主动跟妈妈交流。时间长了,就让孩子形成了胆小懦弱,沉默寡言的性格。

除了要做到上面的几点以外,家长们还要注意一定不能跟孩子说的三句话。

一,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

本来老师还挺和蔼可亲的,让家长这句话就给把形象都破坏掉了。

孩子就会很抵触老师,害怕老师,不愿意跟老师说话,也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二,上了幼儿园,就不能这样那样了。”

说的次数多了,孩子就觉得去了幼儿园什么也不能做,限制了自由和快乐,太痛苦了,我才

不想去幼儿园了!

三,你这个样子,去了幼儿园怎么办?”

有些家长在训练孩子吃饭、上厕所的生活能力时,会因为耐心告罄唠叨:学不会,上了幼

儿园怎么办?饿着肚子?还是尿裤子里?”

经常被念叨,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笨,没有信心,去了幼儿园尿裤子了也是很丢人的,老师

再不管自己,想想就可怕,还是不要去幼儿园了。

分离焦虑既表现了孩子对家庭的依恋,也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提现,所以是很正常的,家长要杜绝自己平时这些不良的情绪表达,给孩子树立一个乐观积极的形象,给孩子创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为孩子步入学校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是快乐成长俩宝妈,两个孩子的妈妈,很乐意跟大家分享育儿路上的趣事,囧事,欢迎大家点赞留言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