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让孩子尽情释放天性,父母的过度放养,却让孩子少了“敬畏意识”

"

文|小宝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家庭人数变少,孩子越来越成为父母掌中的明珠,打不得、骂不得,父母几乎倾尽所有精力将孩子宠上天,美其名曰让孩子释放天性”。

在父母的如此百般宠爱之下,孩子又会有何种表现呢?孩子会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吗?

周周是个5岁的顽皮小孩,自小活泼机灵,甚得父母和家中老人喜爱。他开心时又蹦又跳,穿着脏鞋子踩着沙发上上下下;

他不开心时踢倒客厅的所有椅子,砸得地板噼啪作响,在家中的活脱脱是一个小霸王。

楼下的邻居忍无可忍上门投诉,周周父母表面上向邻居道歉,心里仍然觉得孩子活泼好动是好事儿,这些行为有助于孩子释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周周释放天性”踢椅子时,不顾年迈的奶奶从旁边走过,椅子砸在奶奶的腿上,令奶奶旧疾复发。

周周的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适才思考让孩子释放天性是不是有问题的。

卢梭说,要尊重孩子去自由发展。

教育学家也无一不说,要鼓励孩子的本心,尽可能地让孩子释放天性。

但是孩子的天性释放也同样需要父母去一步步认真引导,孩子们需要存有敬畏之心,从而知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周周的事例就是父母对孩子过度宽容,孩子缺乏敬畏意识的表现。

一、孩子为什么会缺乏敬畏意识

那孩子为何会缺乏敬畏意识?为什么孩子膨胀的天性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

长辈对孩子的溺爱

在长辈眼里,幼小的孙子孙女说什么都不为过,掀了房顶也是情有可原的。长辈沉浸在对孩子的喜爱中,没有健康的教育意识,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天性过于放纵的问题。

如案例中的周周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家中搞破坏,一部分原因也在于长辈和父母的溺爱。孩子由此往往会得寸进尺,将一切行为视作理所应当。这也是孩子缺乏敬畏意识的原因之一。

父母对孩子天性的混淆

重视孩子天性发展、开发孩子的天性本是一种正向的教育理念,这对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发掘孩子创造天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孩子天性的释放绝对不是没有约束的。

父母如果任由孩子天性发展,过分放养孩子,孩子往往会失去方向,行为也杂乱无章。

父母过度放任孩子的天性,往往忽略了哪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天性,那些是孩子缺乏约束的破坏行为。

父母误将孩子的破坏行为认作天性,继续由其人性发展,往往会让孩子缺失对世间其它事物的尊敬。

二、孩子缺乏敬畏意识的影响

敬畏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常怀敬畏心,就是要在言行举止中有所忌惮、守住底线。对于孩子来说,过度释放天性将会让孩子失去自我的约束,从而丢掉这种美德。

缺乏敬畏意识将会让孩子没有规则感。

父母过度鼓励孩子的天性,孩子难以注意到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久而久之也不会在意父母所教导的规则。

经常在电影院中看到一些不大不小的孩子在正片播放时随意吵闹,即使父母压低了声音吼一声不要说话!”孩子也往往置若罔闻,肆无忌惮,继续大声说话,影响他人的观影体验。

在过往的经历中,孩子的行为是没有被约束过的,他在短期内将很难理解为何不能在看电影时随意吵闹。这样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其他规则。

缺乏敬畏意识的孩子往往不太有礼貌。

洛克说:一个人如果天性粗暴,他将会对别人没有礼貌,也因此不会尊重别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很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快。

幼儿园里总是有些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从不顾及其他小朋友的感受,甚至在课外活动中也不尊重其他同学,变成粗鲁”的孩子。

三、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敬畏意识

有指导地发挥孩子天性

发掘孩子天性、鼓励孩子自在成长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之下进行,父母引导孩子正确释放自己的天性。孩子喜欢画画,要鼓励孩子去尝试,甚至可以在地板上画,让孩子拥有更多乐趣。

但是不可以在床单、衣服上随意练手”,父母要引导孩子去理解哪些问题是底线,在行为举止中掌握分寸感,也就是敬畏感。

这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种分寸感”和敬畏感”有赖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输送给孩子,让他们起码能够心存敬畏。

对孩子进行社会规则教育

孩子在四五岁左右就要开始接受简单的规则教育。社会行为规则包含很多方面,孩子如果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必须要遵从这些规则和习惯。

这些规矩也是得到社会中大多数人认同的。规则意识也需要从孩子抓起,孩子对社会规则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基本可以举一反三大致揣摩上文我们提到的分寸感和敬畏感。

社会规则将教会我们心存敬畏,这也是孩子天性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

释放天性与教育相结合

鼓励孩子释放天性要与培养敬畏意识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父母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例如可以购买一些含有相关知识的手绘本,或者找一些儿童教育视频,和孩子一边看一边学习。

相比于父母直接的、冰冷的说教,孩子往往更喜欢这种寓教于乐形式的教育。孩子在阅读和观看中会把看到的、学到的讲出来与他人分享,以彰显自己的学习成就”。

这一学习过程既保留了孩子的天性发展,又对孩子起到了教育的目的,能够让孩子在发挥天性的同时,心存敬畏。

按理说,让孩子积极释放天性毫无错误可言,父母也应当主动发掘孩子的天性。但是对于孩子天性的发展绝不可以过度放任,过度释放天性的孩子往往丧失对规则的认同,也缺乏必要的敬畏意识。

父母要在释放孩子天性的同时,让孩子对世间规则心存敬畏,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分寸感。

今日话题:天性是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家长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管教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另一方面又担心过度放养带来的危害。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

关注【小宝育儿课堂】,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