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怎样让孩子的天赋最大化?——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问题孩子的根源

亲子关系是我们人一生当中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关系,它不仅仅关系到你自身的幸福,也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可是我们在亲子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叛逆、不爱学习、上网成瘾、逃学、早恋、抽烟喝酒打架、青少年犯罪……,这些问题怎么来解决?

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家长和家庭的问题。

孩子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家庭的问题,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到原因。

这句话是心理学和家庭教育领域最老生常谈的一句话,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很多家长听了,不理解、不认可这句话,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上网成瘾,我都管了无数次,打过骂过都不管用,这是他自己的问题,怎么就成我的问题了?"

还有的会说:"我孩子就不爱学习,我无论怎么批评他都不管用,他天生的不爱学习跟我没关系。"

可以说家长为孩子的问题操碎了心,甚至有时候亲子关系闹得很僵,但是你想一下你的那些管教为什么没有效果?世界上真的没有有效的方法吗?还是说孩子天生就是那样,注定无法改变?

看病要对症下药,医生要知道致病原因,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才能开出对应的药去治病。

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上网成瘾、不爱学习形成的原因吗?你了解其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吗?

比如网瘾,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追求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他迷恋的根本不是网络本身。凡是网络成瘾者和父母的连接都是断的,根本没有心灵的交流,情感和能量是被阻断的,所以他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这些东西,没法从老师、同学那里获得,没法从学习中获得,没法从这个物质世界中获得,当有一天他发现,居然可以从网络世界里获得这些东西,他就会特别迷恋。

那么怎样避免孩子出现网瘾?

那父母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要你和孩子之间的连接是通的,他就不会网络成瘾。

已经成瘾的稍微麻烦一点,父母需要做的是疏通和孩子之间的连接,疏通他和现实世界的连接,让他能从现实的世界里获得归属感、存在感、价值感。当然这需要父母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去成长自己才能做到。

可是很多父母缺恰恰相反,孩子出现网瘾,他认为是孩子的事,把他送到强制网瘾戒除中心,在那种比监狱更残忍的地方,你想象一下,一个孩子本身就缺价值感和归属感,再经这么一摧残,能解决问题吗?所以有很多都闹出了人命,有的孩子崩溃了,自杀、犯罪的大有人在。因为那种强制性的措施,或者道德层面的教育,只能暂时压制,只是表面的改变,本质上并没有解决问题。

叛逆的孩子

二、孩子的学习

这个问题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那么,一个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1、自我意识,就是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怎么样的一种对自己的定义。比如认为自己不能学习好,认为自己很笨,认为自己没有学习某一学科的天赋等等……

这在心理学上被成为"心锚",也叫"思想钢印",它会牢牢的把一个人的潜力锚在那里,动弹不得。

心理学家华生做过一个实验,他和助手们来到一个学校,走进一个班级,仔细的观察后,他留下一个名单告诉学校老师和同学,名单上的人都是天赋非凡的。若干年后,跟踪这些名单上的人,发现他们一个个都成就非凡,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远远领先于班里其他孩子。这时华生发表文章公布了真相:名单上的孩子,是他随机选的。

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做过类似实验,所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他的秘密就在于,心理学家是一个权威,这个权威在这些孩子心灵深处种了一个"心锚:我是很有天赋的",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想一想,在学习这件事上,你给你的孩子种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心锚"。

可以说心锚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状态,有什么样的"心锚"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当他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好数学,那他遇到数学难题时就不可能去主动寻找解决之道,就不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去克服它,他就会真的学不好数学。

兴趣

2、学习兴趣缺失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取决于从事这件事获得的反馈。

当他能从一件事情里不断体会到价值感、成就感,体会到美好愉悦的东西时,他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就成为他行动的动力。

学习本是一切人或动物的本能,因为要生存、要适应环境,就必须学习。想想一个孩子三岁之前,他可以学会说话,而成人要想学会一门语言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首先是拔苗助长,在儿童心理还不具备学习抽象知识时,就让强迫他学习抽象的知识。儿童六岁之前大脑还未发育完善,他只能理解直观的东西,还没有抽象思维。很多孩子会被家长、幼儿园老师逼着学习抽象的知识。

其次,儿童时期被长时间被迫学习。儿童的能专注的时间很短,这时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孩子体验到的只是痛苦。

第三,个体差异被忽视。有的孩子心理发育滞后,有的孩子发育早,就像身体发育有先有后一样,都是正常的,只要能稍稍等一下都是潜力无限的。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老师是不会等的,当一个孩子接受知识有些慢时,学习有困难时,指责、批评、呵斥、评判,都会打击他幼小的心灵,他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

而当这样一个孩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了个60分回家,家长问:"怎么才考了60分,第几名?看你那熊样,和你那死爹一个样,根本不是学习的料。"父母的话语在孩子心理种下了一个错误的心锚。

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一个潜力无限的孩子,就这样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学习方法、心理问题、没有目标等等,不再一一论述。

三、亲子关系对孩子潜能、身心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看完上面的文字,你是否会感到有一种压力,做父母真不易呀!

我们需要怎样做呢?感觉千头万绪,不知如何说,不知如何做。

确实是这样的,方法和技能很简单,我们一学都知道,但要去做又谈何容易。

这里面我告诉你一个经验,就是那些学习很好,很有天赋的孩子,只不过是他的父母在他学习的关键时段,碰巧做了"对"的事。

而一个父母是做"对"的事还是"错的"事,取决于他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一个良性的亲子关系,充满了爱,父母拥有"看见"孩子的能力,所以他就能在关键的时刻,给孩子力量,孩子有自信,有力量,才能发挥出无限的潜能,才会有兴趣。

教育的秘诀就是——看见。

所谓看见,就是洞察力+感受力+理解力。

看见是一种综合能力,有了看见你才可能把这些理论应用到教育过程中,你才能帮助孩子去除束缚在他身心上的"绳索",你才能成为孩子的动力源泉,你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