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孩子的微笑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离开家乡长期在外地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区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并由监护人代理监护或抚养或独立生活的未成年儿童。据相关部门调查,截止到二零一零年,我国未成年的留守儿童有6102.55万人,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这些子女面临着亲情缺失,监护缺位,教育失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感到心理孤单”,有三成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最大、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这些子女的父母远离家乡,长期与子女聚少离多,沟通时间少又短,沟通方式单一,使这些子女无法享受完整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据调查,有32.9%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每天会和子女联系一次,40%的家长每周会和子女联系一次,2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子女联系一次,5%的家长每年才和子女联系一次,2%的家长一年都没有联系一次。而另一项调查显示通过手机和子女沟通的家长超过了75%。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和子女之间沟通不足问题突出,通电话成为他们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方式。有的父母为了节省电话费,跟子女通话时也只是寥寥数语,当中谈话最多的就是学习和成绩,缺乏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导致双方在情感上面产生隔阂,部分留守儿童感觉自己被忽视、被遗弃,性格上变得内向、孤僻和冷漠。
监护缺位
在调查当中,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跟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亲代教育缺失,这些子女没有安全感,容易焦虑;隔代教育存在代沟,祖孙之间难以有效沟通,不少隔代监护人对这些子女较为迁就和溺爱,以致这些子女逐渐养成任性、固执和脆弱的性格;
由亲戚朋友作为代管监护人会因监护对象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不敢严格管教,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约束,这些子女在亲友家中生活也很难产生归属感,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表现出敏感、懦弱胆怯,小心谨慎;独居的留守儿童还未成年却要承担起自我监护的责任,他们自身缺乏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助,心理更加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和抑郁的心理障碍,甚至自暴自弃,失去自信心。
1. 学校教育失误
农村中小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校极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更很少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农村这些子女开展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教育,导致他们的行为产生偏差。据调查,广东省只有34.6%的学校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机构,学校与家长沟通不足,近五成的老师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家访,随时进行家访的老师只占13.4%。由此可看出学校及老师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这些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必要的关心。
2. 家庭教育弱化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63.2%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子女的学习问题,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普遍缺少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3. 不良风气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讲究吃喝玩乐、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等不断腐蚀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农村的网吧、游戏厅日益普及,未成年的子女阅历浅,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力,自律性不强,经不起外界的诱惑,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不少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监管不力,缺乏约束和引导,对一些留守儿童沉迷网吧、游戏厅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亲子阅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亲子阅读活动是一种传递爱、享受爱的活动,和父母一起阅读、一起体验,双方平等参与,相互合作完成一系列活动内容,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增加与大自然的接触、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进而密切亲子关系的感情的活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起着积极地重要的作用。
1.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智力发展和认知水平
亲子阅读活动是一种传递情感和知识的活动,可以激发子女阅读的积极情绪,使他们进入到一种积极地思维状态之中,实现感官与想象力的有机结合。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作物是留守儿童的主动建构、认识周围环境的中介,在亲子阅读活动中,这些子女的家长可以引导子女通过看、摸、闻、听等手段,认识各种材料和自然现象,一到子女通过观察、分类、排序等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的各种感官总是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谋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2. 有利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
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稳定、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是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人的个性特征在幼儿期萌芽,学龄前期开始发展而形成初步的个性倾向。因此,从学龄前期就重视这些子女健全人格的发展,是保证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3.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
亲情,是儿童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精神要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依恋,是儿童内在心理需求。儿童时期正处于渴望亲情,对家长有着强烈依恋的时期,子女的心理发展需要通过亲人的肢体接触使他们建立其内心安全感,缓解焦虑。良好的牢固的亲子关系的确立,需要浓浓的亲情,需要共同的语言和价值观。
小编有话讲:亲子阅读活动中,农村留守儿童和家长共同阅读一本读物,共同进行阅读体验活动,增加了沟通的话题,使他们多了很多共同语言,消除了彼此因为分离所产生的隔阂和冷漠,加强了家长与留守儿童的亲密关系,促进了双方的理解和信任,进而有利于留守儿童建立起对他人以至对社会的信任,同时,亲子阅读活动给子女间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合作的机会,通过关心他人、与同伴的分享,消除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学会了与他人如何相处,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有利于留守儿童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文由孩子的微笑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