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作文、语文、大语文、上学、学习,阅读对孩子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

绝大部分父母都相信阅读会帮到孩子的学习,所以培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甚至高到了焦虑的程度。

但是,阅读对孩子学习的价值到底在哪?是作文,是语文、是大语文,是学习成绩,还是真正的学习”?阅读又是如何帮到孩子学习的?不厘清这一点,恐怕培养孩子阅读的出发点就会过低,让阅读无法发挥它对孩子的应有作用。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儿童和父母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一提到学习,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学”。但学习到底是什么?它只意味着学校学习,或者成年之前的学习吗?

丹麦学习实验室克努兹·伊列雷斯教授在他吸收当今学习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重要著作《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中,明确修正了学习”等于 上学”的认知,他对学习的界定是:

发生于生命有机体中的任何导向持久性能力改变的过程,而且这些过程的发生并不是单纯由于生理性成熟或衰老机制的原因。

他解释说,这个广义和开放”的定义,有两个关键:

其一,学习意味着一种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是持久性的改变,比如说在被新的学习覆盖前,或者因为生命有机体不再使用而逐渐遗忘以前,它就是持久性的”;

其二,这种变化不是由于生命有机体中预先已有潜能的自然成熟,尽管这种成熟可能对于学习发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先决条件。

学习是任何导向持久性能力改变的过程”,所以学习不只是上学,学习会在人整个一生中发生;学习不因生理的成熟或衰老这些自然条件发生,那么要达成有效的学习,一个人需要有学习的能力。

当父母们关注阅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时,看到的学习应该是这样的学习。

对阅读价值的低估

在关于孩子学习”的层面讨论阅读的价值,部分父母和儿童阅读推广者的认知经常出现两个明显的偏差:

第一个偏差,把学习”的含义缩小为仅指孩子的学校学习;

第二个偏差,把阅读对于学校学习的价值缩小为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价值,然后再度缩小为对语文学科的一部分——作文写作学习的价值。

这两个偏差导致阅读对学习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这种情况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就是:大张旗鼓地打造一把上好牛刀,目的却是用它去杀蚂蚁。

部分阅读讨论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两个偏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阅读价值的认知,于是将阅读教育置于一个稍大的范畴——大语文教育中进行讨论。但在大语文视角下看待阅读,仍然忽视了阅读对于整体的学校学习的价值和对终身学习的价值,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不会阅读的孩子,不但很难学好文史科目,也很难学好数理科目,一个从不阅读的成人,为什么很难持续成长

真正的学习,不仅包括父母最关注的学校学习,还包括孩子在学校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一个人在一生之中的持续学习;阅读对于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构建一个人一生必备的学习能力,它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甚至很可能是唯一——途径;通过阅读获取的学习能力不仅作用于作文学习、语文学科学习、学校教育中各科目的学习,更作用于孩子终身的学习成长。

阅读如何帮助建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完成学习行为和过程的必备能力,心理学者将它概括为,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而阅读活动会帮助建构其中四个最为关键的素质。

1、阅读帮助建立知识储备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把新知和已知联系起来的过程,越是能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就越能快速掌握新知识,所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不但是他整体素质的一部分,还是重要的学习能力,他的已知越多,越能有效获取新知。我们可以用滚雪球来形象地理解这个机制。直径不同的一大一小两只雪球同时滚动一周,自然是大雪球黏结到的新雪更多。

善于阅读的人不但知识储备大,还能通过阅读持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会让他有效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和不善于阅读或从不阅读的人相比,领先优势越来越来大。

2、阅读帮助掌握信息处理能力

人们不但通过阅读直接获取信息,还会通过持续的阅读实践掌握处理大量以文字、图表、公式等符号传达的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处理信息,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既影响到信息获取的效率、学习新知的信心,也影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高效处理大量信息

阅读本身就是接触大量信息的活动,接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尝试整理、归纳,对不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高效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就慢慢培养起来。能高效处理大量信息的人,对学习新知会更有信心,而不善于处理信息的人,则更容易对畏难。

(2)精准识别差异

孩子的日常学习和考试、成人的持续学习,都需要精准识别差异”的能力,否则很容易混淆两个相近的概念,很难区分两个相近题目的差异,也很容易选错两个相近选项。

差异来自比较,一个人读到的内容越多、越丰富,越容易在相关内容之间建立关联、进行比较,以深化认知,而很少阅读的人甚至可能连这些差异的存在都认识不到。

(3)把握关键,把握细节

各种阅读材料都包括丰富的细节,善于阅读的人既能做到略过细节,找到关键内容,把书读薄,也善于在需要的时候,捕捉到他人不曾注意的细节。

这种能力运用到学习上,会帮助他既能快速分清轻重缓急,把握学习上的关键点,也能细致精准地识别具体的知识点。

(5)准确理解语言和非语言符号

阅读活动中,阅读者会接触到大量语言文字和图标、公式等非语言符号,它们的数量远远多于、丰富程度也大大高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通过持续阅读,阅读者对这些符号和理解力会越来越强,对它们含义理解也会越来越精准。

(6)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记忆

记忆力好不好,确实有天赋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记忆方法。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理解产生记忆,真正有效的记忆,是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新知识时,人们越是经过自己的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它,越容易记得牢固。

3、阅读帮助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儿童和成人的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有效思考。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是一个相当漫长且困难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思维实践活动在能达成效果,而对善于阅读的人来说,这并不困难,因为阅读活动本身,就是需要积极、活跃思考的自学习”活动。

一个阅读者会从阅读材料中学习到别人的如何思考,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系统化、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等。

同时,他还能通过阅读活动,学习到如何跟随他人思路思考,因为读懂阅读材料,就是跟随他人思路思考、弄清楚作者的思维逻辑、思考过程、表述方法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一个阅读者会通过阅读,学会独立思考。也就是不被他人思路和思考内容、结果限定,得到自己的收获。有效的学习,既需要会思考、能跟随他人思路思考,也需要独立思考,

4、阅读帮助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解决问题”。第一个层面,学习本身就是释疑、解惑的活动,需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层面,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学会解决问题,才能达成有效学习,实现持久性能力改变”。所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是学习能力,也是学习成果。

在解决问题上,阅读和学习非常相近。阅读本身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活动。我们遇到某个问题,可以到书中寻找答案,阅读某本书时遇到疑惑,可能会去搜索哪些其他的书中有相关内容,是否能帮助解决眼前的疑惑,或者补充其中未能清晰解说之处。越是善于通过阅读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是善于利用延申阅读解决的方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一个人的能力就越能有效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活动。

阅读还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活动。很多非虚构类的阅读材料,本身都是识别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探索解决步骤,最后得到预期结果的完整示范,读者会从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别人如何解决某个问题。

解决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心里学家们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应用类比迁移解决问题”,就是将通过一个问题学到的方法用于解决相似问题。

阅读和学习之间,会直接发生这种类比迁移。

其一,我们在阅读中读到了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就可以参考从阅读中读到的方法来解决。

其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通过延申阅读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也可以把这个办法迁移到学习。

最终的结果是,越是大量阅读,一成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越是大量阅读的孩子,在学校学习上就越轻松。

所以,真心爸妈认为,理解阅读对于学习能力提升的直接作用,我们才能厘清阅读对于学习的真实价值,探寻适切的方法培养孩子阅读,帮助孩子享受到这个巨大价值。

作者简介: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40.9 购买 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31.3 购买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爸妈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